|
七年元日對酒五首 / 作者:白居易 |
慶吊經過懶,逢迎跪拜遲。
不因時節日,豈覺此身羸。
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
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
三杯藍尾酒,一碟膠牙餳。
除卻崔常侍,無人共我爭。
今朝吳與洛,相憶一欣然。
夢得君知否,俱過本命年。
同歲崔何在,同年杜又無。
應無藏避處,只有且歡娛。
|
|
七年元日對酒五首解釋:
《七年元日對酒五首》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七年元日對酒五首
慶吊經過懶,逢迎跪拜遲。
不因時節日,豈覺此身羸。
眾老憂添歲,余衰喜入春。
年開第七秩,屈指幾多人。
三杯藍尾酒,一碟膠牙餳。
除卻崔常侍,無人共我爭。
今朝吳與洛,相憶一欣然。
夢得君知否,俱過本命年。
同歲崔何在,同年杜又無。
應無藏避處,只有且歡娛。
譯文:
七年元旦,對著酒杯寫下五首詩。
慶賀的人經過懶散,迎接的人跪拜遲。
不因節日而慶祝,難以感受自己的衰老。
眾老人憂愁歲月的增添,而我卻因迎接春天而喜悅。
年紀到了第七個十年,數一數有多少人陪伴。
三杯淡藍色的尾酒,一碟黏牙的食物。
除了崔常侍,沒有人與我爭相分享。
今天,吳地和洛陽之間,相互懷念著,心情欣然。
夢中是否能遇見你,共同度過本命年。
與崔常侍同歲,而崔常侍何處?與杜又同年,但杜又已經不在人世。
應該沒有藏身避世的地方,只有暫且歡娛的時光。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白居易在元旦時創作的,通過對自己迎接新年的心情和周圍環境的描寫,表達了對時光流逝、歲月增長的感慨和對生活的欣然享受。
首先,詩人自述慶賀的人們懶散,迎接的人們跪拜遲到,暗示了自己對于慶祝節日的漠不關心,沒有因時節而慶賀的意愿,也難以感受到自己的衰老和時光流逝。這種態度體現了對于生命的淡然和對于節日喧囂的超脫。
接著,白居易通過描繪眾老人對歲月增添的憂慮,與自己因迎接春天而感到喜悅形成對比。他對自己即將迎來的七十歲生日表示欣喜,屈指一算,認真思考過去的歲月中有多少人相伴,暗示了對于時間的珍惜和對生活的感激。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以酒為喻,描述了自己享受獨自飲酒的愉悅,但同時也表達了對于沒有人與自己分享的寂寞。崔常侍是當時的官員,詩人以他為例,說明除了他之外,沒有人能和他一同分享歡樂。同時,詩人懷念過去的友人,希望能在夢中與他們相會,共同度過本命年。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與同歲的崔常侍和已故的杜又的不同命運。崔常侍身在何處已不得而知,杜又已經離世。詩人認為自己無法逃避時光流轉和歲月的變遷,但他仍然愿意享受眼前的快樂和歡樂時光。
整首詩以個人的視角描繪了詩人對于歲月流逝和生活的感受,同時也透露出對于人生的淡然態度和對當下的欣賞。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通過對慶賀、寂寞、歡樂等元素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于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表達。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示了白居易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于時光流轉的思考。通過對內心感受的表達,詩人呈現了對于生命的矛盾情感和對于當下的珍惜態度,使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并引發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