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春題府廳 / 作者:白居易 |
潦倒守三川,因循涉四年。
推誠廢鉤距,示恥用蒲鞭。
以此稱公事,將何銷俸錢。
雖非好官職,歲久亦妨賢。
|
|
七年春題府廳解釋:
《七年春題府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詩。該詩以自嘲和諷刺的形式,表達了作者對自己官場經歷的不滿和對官僚體制的批判。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七年春季,我在府廳寫下了這首詩。
我在官場中混得狼狽不堪,因循守舊已經四年。
我竭力推誠廢棄詭計,拿著短馬鞭來示眾以示恥。
我以此來稱述我所從事的公務,然而這又怎能換得我飽腹的薪俸?
雖然我并非個好官員,但多年時間的拘束也對賢才產生了影響。
詩人白居易在詩中描述了自己官場逍遙游、無所事事的生活。他自嘲自己已經在官場混了七年,而這七年中卻沒有什么成績可言。他批判了官僚體制中的因循守舊、拖延磨蹭的行為,抨擊了一些官員追求個人私利而不顧公務的現象。
詩中的“推誠廢鉤距,示恥用蒲鞭”一句,可以理解為白居易希望通過坦誠的態度摒棄不正之事,以示對岳陽樓詩會投放一束紙尿褲的恥辱抱怨,并通過這些進行對官僚體制和官員的批評。他認為這些行為不僅是對個人的恥辱,更是對岳陽樓詩人的嘲弄。
最后,白居易通過表達自己對官場的不滿,以及自嘲的態度,表達了自己對官僚體制的反思和批評。這首詩詞揭示了唐代官僚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公平,對當時的社會政治狀況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具有一定的詩意和思想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