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皇恩(道調宮) / 作者:張先 |
廊廟當時共代工。
睢陵千里遠,約過從。
欲知賓主與誰同。
宗枝內,黃閣舊,有三公。
廣樂起云中。
湖山看畫軸,兩仙翁。
武林嘉語幾時窮。
元豐際,德星聚,照江東。
|
|
感皇恩(道調宮)解釋: 《感皇恩(道調宮)》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先。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廊廟當時共代工。
睢陵千里遠,約過從。
欲知賓主與誰同。
宗枝內,黃閣舊,有三公。
廣樂起云中。
湖山看畫軸,兩仙翁。
武林嘉語幾時窮。
元豐際,德星聚,照江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對皇恩的感激之情。作者以廊廟為背景,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和敬意。他遠離睢陵千里之遙,但志同道合的人們互相約定相聚。他想知道這里的賓客和主人是誰。在宗枝內的黃閣,曾有三位賢臣。華麗的音樂在云中奏響,湖山美景如同繪畫卷軸,兩位仙翁仰觀自得。武林中的佳話何時盡?在元豐年間,德星聚集,照亮了江東。
賞析:
這首詩詞以豪放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皇恩的感激之情。通過廊廟和黃閣等景物的描繪,展示了皇帝的威嚴和榮耀。作者利用對湖山美景和仙翁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之美和人間仙境的向往。最后的兩句表達了武林中的佳話和社會的繁榮,顯示了作者對時代的向往和對社會的期待。
整首詩詞意境高遠,氣勢恢宏。通過對具體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將作者內心的感激和對美好世界的向往融入其中。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使得詩意更加深遠。這首詩詞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對皇恩的感激之情,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