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聲木蘭花(般涉調) / 作者:張先 |
曾居別乘康吳俗。
民到于今歌不足。
驪馭征鞭。
一去東風十二年。
重來卻擁諸侯騎。
寶帶垂魚金照地。
和氣融人。
清霅千家日日春。
|
|
偷聲木蘭花(般涉調)解釋: 《偷聲木蘭花(般涉調)》是宋代張先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經居住在別乘康吳的時候,
如今民眾來到這里,歌唱不夠。
揮舞著馬鞭,駕著駿馬奔向東方,
已經過去了十二年。
現在重回來,卻成為眾多諸侯的歸附。
寶帶佩戴,金色照亮大地。
和氣融洽,人們心懷喜悅。
清晨千家萬戶每天都充滿春意。
詩意:
這首詩詞以木蘭花為象征,反映了作者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詩中描述了過去居住在別乘康吳的時光,那里的民眾歡樂歌唱,而如今民眾的歌唱已經不如過去。詩人駕著駿馬東風,十二年過去了,他重回來,卻成為眾多諸侯的歸附,享有高貴的地位。寶帶垂魚、金色照地,展現了作者身份的尊貴和富裕。人們和睦相處,心懷喜悅,每天都充滿春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社會變遷的感慨。過去的樂園已經不復存在,民眾的歡樂也不再如從前。詩人通過駕馭駿馬東風的形象,表現了他積極向前、追求進步的精神。然而,現實中他的地位和身份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的別乘康吳到如今眾多諸侯的歸附,他的生活變得富裕而尊貴。最后兩句描繪了當下的和諧氛圍和人們的幸福心境,清晨的每個家庭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這種宜人的景象讓人感到愉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描繪了時光的流轉,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變遷的思考和感慨,同時展示了他在這變遷中獲得的榮耀和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