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般涉調) / 作者:張先 |
佳人學得平陽曲。
纖纖玉筍橫孤竹。
一弄入云聲。
海門江月清。
髻搖金鈿落。
惜恐櫻唇薄。
聽罷已依依。
莫吹楊柳枝。
|
|
菩薩蠻(般涉調)解釋: 《菩薩蠻(般涉調)》是宋代張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佳人學得平陽曲。
纖纖玉筍橫孤竹。
一弄入云聲。
海門江月清。
髻搖金鈿落。
惜恐櫻唇薄。
聽罷已依依。
莫吹楊柳枝。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美麗的女子學習演唱平陽曲,情景如畫。她纖細的手指像玉筍一樣輕輕彈奏著琴弦,音樂如云聲一般飄入耳中。在海門的江邊,明亮的月光照亮著整個景色。女子的發髻搖曳,金鈿從發髻中掉落下來。作者心疼她的櫻唇薄嫩,害怕她受到傷害。聽完這首曲子后,心中充滿了留戀之情。最后,作者告誡別人不要吹拂楊柳枝,可能是因為怕打擾了女子的表演。
賞析:
《菩薩蠻(般涉調)》是一首意境幽遠、情感細膩的詩詞。通過描寫一位佳人學習演唱平陽曲的情景,詩人展現了她的優雅和才情。玉筍橫孤竹的比喻表達了女子纖細的手指在彈奏時的柔美姿態。云聲的描繪使音樂的美妙感傳達到讀者的心中。海門江月清的景象給人以寧靜和寬廣的感受,與女子的音樂相得益彰。詩人對女子的關懷和留戀通過對她髻搖金鈿落和櫻唇薄的描寫表達出來。最后的警示"莫吹楊柳枝"則是對外界的提醒,不要打擾女子的表演,也可以理解為對女子純潔美好形象的呵護。
整首詩詞運用了比喻手法和意象描寫,展示了作者對美的獨特感受和對女子的深情厚意。讀者在欣賞詩詞時可以感受到音樂與自然的和諧,以及作者對女子纖細之美的贊美和關懷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