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 / 作者:蘇軾 |
不羨腰金照地光,暫時假面弄西涼。
晴窗咽日肝腸暖,古殿朝真屨袖香。
說靜故知猶有動,無閑底處更求忙。
先生官罷乘風去,何用區(qū)區(qū)賦陟岡。
|
|
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解釋:
《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羨腰金照地光,
暫時假面弄西涼。
晴窗咽日肝腸暖,
古殿朝真屨袖香。
說靜故知猶有動,
無閑底處更求忙。
先生官罷乘風去,
何用區(qū)區(qū)賦陟岡。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友人柳子玉的贊美和送別之情。詩人以自然景物和宮廷政務來映襯柳子玉的才華和品德,表達了對他的崇敬之情。詩中還暗示了自己對柳子玉離去的惋惜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
賞析:
1. 第一句描繪了柳子玉的金飾照亮大地的光輝,表達了他的高貴和才華,同時也暗指了宮廷的虛偽和假面。
2. 第二句通過西涼的典故,暗示了柳子玉在朝廷中的辛苦和艱險,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同情之情。
3. 第三句以晴窗、咽日、肝腸暖等形象描繪了柳子玉的高尚品德和溫暖的人格,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敬仰。
4. 第四句以古殿和朝真屨袖香的意象,再次表現(xiàn)了柳子玉的高潔和清雅。
5. 第五句以說靜故知猶有動的方式,表達了柳子玉雖然從容不迫,但內(nèi)心卻充滿活力和奮斗的精神。
6. 第六句以無閑底處更求忙的表達方式,表現(xiàn)了柳子玉對事業(yè)的追求和奮發(fā)向前的精神。
7. 最后兩句以先生官罷乘風去、何用區(qū)區(qū)賦陟岡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柳子玉的送別之情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詩人覺得自己的才華和作品相比柳子玉來說顯得微不足道,無法達到他所追求的高尚境界。
這首詩詞通過對友人柳子玉的贊美和送別,展示了蘇軾對人物品質(zhì)和價值觀的崇高追求,同時也透露出詩人對自身才華和處境的自省和無奈之情,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情感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