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泉寺南三里澗下多深紅躑躅繁艷殊常感惜題詩以示游者 / 作者:白居易 |
玉泉南澗花奇怪,不似花叢似火堆。
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無故為誰開。
寧辭辛苦行三里,更與留連飲兩杯。
猶有一般辜負事,不將歌舞管弦來。
|
|
玉泉寺南三里澗下多深紅躑躅繁艷殊常感惜題詩以示游者解釋:
《玉泉寺南三里澗下多深紅躑躅繁艷殊常感惜題詩以示游者》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玉泉寺南三里的澗底,有許多盛開的鮮紅色躑躅花,花朵繁艷而與眾不同,常常令人感到惋惜。我寫下這首題詩,以示對來此游覽之人的友好。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玉泉寺南澗的躑躅花為主題。躑躅花是一種盛開在春季的花卉,花朵顏色鮮紅艷麗,繁花似火,與常見的花叢不同。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這些特別美麗的花朵的感嘆和遺憾,每年花開時他都會來這里欣賞,但卻不知道花朵為誰而開放。詩人愿意付出辛苦,走三里的路程來到這里,與花朵共飲兩杯,但他并不會帶著歌舞和樂器,因為他不愿將這美麗的景色變為喧囂的場所。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獨特之美的珍惜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躑躅花的贊美和自然之美的珍惜。詩人通過對花朵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玉泉寺南澗的美景之中。躑躅花的紅色和繁盛的姿態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使人們不禁感嘆它與眾不同的美麗。詩人通過"不似花叢似火堆"的形象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躑躅花的鮮艷之處。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自己對這美麗景色的珍惜之情。他每年都會來此地欣賞躑躅花的盛開,但卻對這些花朵為何而開放感到疑惑和遺憾。詩人愿意付出辛苦,走三里的路程來到這里,與花朵共飲兩杯,這顯示了他對這美景的珍視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詩人還強調了對自然美景的保持純凈的態度。他不愿將這美麗的景色變為喧囂的場所,不愿在此處帶來歌舞和樂器。這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以及對大自然原始美的尊重。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美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