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樓春 / 作者:辛棄疾 |
有無一理誰差別。
樂令區區渾未達。
事言無處未嘗無,試把所無憑理說。
伯夷饑采西山蕨。
何異搗齏餐杵鐵。
仲尼去衛又之陳,此是乘車入鼠穴。
|
|
玉樓春解釋: 詩詞:《玉樓春》
有無一理誰差別。
樂令區區渾未達。
事言無處未嘗無,
試把所無憑理說。
伯夷饑采西山蕨,
何異搗齏餐杵鐵。
仲尼去衛又之陳,
此是乘車入鼠穴。
中文譯文:
有無一理誰差別。
樂令區區渾未達。
事言無處未嘗無,
試把所無憑理說。
伯夷饑采西山蕨,
何異搗齏餐杵鐵。
仲尼去衛又之陳,
此是乘車入鼠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的作品,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心境。
詩中的第一句“有無一理誰差別”,表達了人們對于理念和觀念的爭議和分歧,暗示了世間眾多的爭議和不同意見。
第二句“樂令區區渾未達”,描繪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和追求快樂的渴望,卻發現自己的努力和追求還未達到目標。
第三句“事言無處未嘗無”,表達了詩人認為在世間萬事萬物中,言說之事無處不有,凡事皆可言說。
第四句“試把所無憑理說”,表明詩人試圖用理性的思考和論述來解釋那些看似無法理解的事物。
接下來的兩句“伯夷饑采西山蕨,何異搗齏餐杵鐵”,通過描繪伯夷之饑和孔子之行的困境,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的堅持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最后一句“仲尼去衛又之陳,此是乘車入鼠穴”,以孔子遷徙的經歷來比喻在逆境中堅持追求理想,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對于追求理想的決心和勇氣。
整首詩通過簡潔有力的表達,描繪了詩人對于現實世界中的迷茫與困惑,同時表達了對于追求理想和真理的堅持和執著。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比喻等修辭手法,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