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來年將告老 / 作者:辛棄疾 |
漸識空虛不二門,掃除諸幻絕根塵。
此心自擬終成佛,許事從今只任真。
有我故應還起滅,無求何自別冤親。
西山病叟支離甚,欲向君王乞此身。
|
|
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來年將告老解釋: 詩詞:《丙寅九月二十八日作來年將告老》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漸識空虛不二門,
掃除諸幻絕根塵。
此心自擬終成佛,
許事從今只任真。
有我故應還起滅,
無求何自別冤親。
西山病叟支離甚,
欲向君王乞此身。
中文譯文:
逐漸認識到虛空和無二的門徑,
清除一切幻象,徹底鏟除根源的塵埃。
這顆心自己決定最終成佛,
從今以后,只任由真實來指導。
因為有了我的存在,應該還清起滅之間的債務,
不再追求與冤親仇敵的分別。
西山上一個病弱的老人非常孤獨,
渴望向君王請求解脫。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辛棄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詩人以自己即將告老之時的心情為切入點,表達了對生命和人生的深思。
詩中的"空虛不二門"指的是禪宗的境界,表示詩人逐漸認識到世間的虛幻和無常,追求超越幻象的境地。"掃除諸幻絕根塵"則是詩人希望徹底擺脫一切幻象和塵埃,達到內心的純凈。
詩人表達了自己希望通過自我修行最終成佛的心愿,意味著追求心靈的解脫和超越。他宣稱從今以后,只順從真實,不再受幻象迷惑。
詩中還提到"有我故應還起滅",意味著詩人要承擔自己的責任,還清起滅之間的債務,這里可以理解為對過去的種種遭遇和糾葛的總結。而"無求何自別冤親"則是表達了詩人不再追求與冤家仇敵的分別,以一種超越個人恩怨的心態面對世事。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渴望,他把自己比作西山上一位病弱的老人,感嘆自己的身世與境遇,希望能夠向君王尋求解脫。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于生命和人生意義的思考,以及對超越塵世和追求內心自由的追求。通過對真實和幻象的對比,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并寄托了對人生的希望和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