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辛棄疾 |
鶯未老。
花謝東風掃。
秋千人倦彩繩閑,又被清明過了。
日長破夜長眠,別聽笙簫吹曉。
錦箋封與怨春詩,寄與歸云縹緲。
|
|
□□□解釋: 詩詞:《蝶戀花》
中文譯文:鶯鳥還未老,花朵凋零被東風掃。
秋千上的人疲倦了,彩色繩子閑置無人,清明節也已經過去。
白天長而黑夜更長,只聽見笙簫吹響黎明。
錦箋上封存著對春天的怨恨之詩,寄托于飄渺的歸云。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蝶戀花》。詩人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短暫和人事的無常,表達了對流逝時光的感慨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詩的開篇寫道,鶯鳥還未老,花朵已經凋謝,東風吹過,掃落了殘花。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無情流逝和事物的短暫性,傳達了一種對時光易逝的思考和人生的無常感。
接下來,詩人描繪了一個空蕩蕩的秋千,彩色繩子閑置無人,暗示人們對美好事物的疲倦和漠視。即使是清明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也在不經意間悄然過去,暗示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冷漠和忽視。
第三節寫道白天長而黑夜更長,只能聽到笙簫在黎明吹響。這里描繪了日夜的流轉,時間的長久。夜晚的黑暗和黎明的曙光相互對比,傳達了一種對于時間的無盡思考和人生的無常感。
最后兩句寫到錦箋上封存著怨恨之春的詩篇,寄托于飄渺的歸云。這句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寄托,同時也抒發了對于傳統詩文的思考和對于文化的傳承的期待。
整首詩詞以婉約細膩的筆觸,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事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思考和感慨,同時也傳達了對于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對于傳統文化的關注。它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辛棄疾的獨特藝術風格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