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和德和上南澗韻) / 作者:辛棄疾 |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青氈劍履舊物,玉立侍天顏。
莫怪新來白發,恐是當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南澗舊活計,猿鶴且相安。
歌秦缶,寶康瓠,世皆然。
不知清廟鐘磬,零落有誰編。
堪笑行藏用舍,試問山林鐘鼎,底事有虧全。
再拜荷公賜,雙鶴一千年。
|
|
水調歌頭(和德和上南澗韻)解釋: 《水調歌頭(和德和上南澗韻)》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官員的境遇和自身的感慨,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命運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上界足官府,公是地行仙。
青氈劍履舊物,玉立侍天顏。
莫怪新來白發,恐是當年柱下,道德五千言。
南澗舊活計,猿鶴且相安。
歌秦缶,寶康瓠,世皆然。
不知清廟鐘磬,零落有誰編。
堪笑行藏用舍,試問山林鐘鼎,底事有虧全。
再拜荷公賜,雙鶴一千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辛棄疾自己的身份和境遇為背景,展示了他對官場生涯和人生滄桑的感慨。他自稱是天界的官員,地位崇高如仙人。他描述了自己身上的青氈、劍履等官服,以及站在天帝面前侍奉的形象。然而,他也不禁感慨自己的歲月已過,白發新生,或許是當年曾站在柱下宣讀道德經的時候,積累了五千言的道德智慧。
接下來,詩人將目光投向南澗,回憶起過去在那里生活的時光。南澗是他過去的職務所在地,他以猿和鶴的和諧相處來比喻那里的寧靜與平和。他提到了歌秦缶、寶康瓠,這些都是古代的樂器,暗示著古代生活的美好。然而,他也表達了對清廟鐘磬的擔憂,不知道它們是否還存在,是否有人編寫它們的音樂。這種擔憂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文化的衰落。
詩的最后,辛棄疾表達了對行藏之道和廟堂之事的嘲笑。他質問山林中的鐘鼎,是否也存在著虛假和損失。最后他再次向荷公表示感謝,并祈求雙鶴長久的生命。
這首詩詞以詩人自身的境遇為背景,通過對官場和人生的反思,展示了對時光流逝和命運變遷的深刻思考。辛棄疾以獨特的表達方式,運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辭手法,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對現實的嘲笑和對未來的祈愿,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人生的獨立思考和不同凡響的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