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張均題峽山 / 作者:蘇軾 |
孤舟轉巖曲,古寺出云坳。
岸迫鳥聲合,水平山影交。
堂虛泉漱玉,砌靜筍遺苞。
我為圖名利,無因此結茅。
|
|
和張均題峽山解釋:
《和張均題峽山》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孤舟轉巖曲,
獨自乘舟行駛在峽谷之中,
船只在巖石之間曲折轉動。
古寺出云坳。
一座古老的寺廟從云霧繚繞的山谷中出現。
岸迫鳥聲合,
岸邊的鳥兒鳴叫聲相互交織。
水平山影交。
水面平靜,山影交相輝映。
堂虛泉漱玉,
寺廟的大廳空曠,泉水清冽如玉。
砌靜筍遺苞。
石砌的墻壁靜謐無聲,竹筍依然保留著嫩芽。
我為圖名利,
我為了追求名利和功名,
無因此結茅。
并沒有因此而隱居山林,過簡樸的生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峽山之中乘舟的情景。船只在峽谷中穿行,巖石曲折轉動,景色壯麗。古寺從云霧中顯現出來,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岸邊的鳥兒鳴叫聲交織在一起,水面平靜,山影交相輝映。寺廟的大廳空曠,泉水清冽如玉,石墻靜謐無聲,竹筍依然保留著嫩芽。蘇軾寫下這些景象,表達了他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寧靜、清幽生活的向往。
在詩的最后兩句中,蘇軾表達了自己對名利的追求,但他并沒有因此而隱居山林,過簡樸的生活。這或許是對自己境遇的反思和對人生選擇的思考。整首詩以山水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贊美,并透露出作者對世俗名利的矛盾心態。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出山水之間的美景,展示了他的藝術才華和對自然之美的敏銳觀察。同時,通過對名利與隱逸生活的對比,詩中也蘊含著對人生抉擇和價值觀的思考,給讀者帶來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