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復 / 作者:蘇軾 |
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河決瓠子二十年。
鉅野東傾淮泗滿,楚人恣食黃河鱣。
萬里沙回封禪罷。
初遣越巫沉白馬。
河公未許人力窮,薪芻萬計隨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堯,百神受職河神驕。
帝遣風師下約束,北流夜起澶州橋。
東風吹凍收微淥,神功不用淇園竹。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
|
河復解釋:
詩詞《河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君不見西漢元光、元封間,
河決瓠子二十年。
鉅野東傾淮泗滿,
楚人恣食黃河鱣。
萬里沙回封禪罷。
初遣越巫沉白馬。
河公未許人力窮,
薪芻萬計隨流下。
吾君盛德如唐堯,
百神受職河神驕。
帝遣風師下約束,
北流夜起澶州橋。
東風吹凍收微淥,
神功不用淇園竹。
楚人種麥滿河淤,
仰看浮槎棲古木。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河流的描寫,表達了蘇軾對于河流的變遷和它帶來的影響的思考。詩中提到了西漢時期的元光和元封年間,描述了河流決口導致的災難和長久的困擾。然后,詩人描繪了河水傾瀉東流,淹沒了鉅野,淮泗兩河也被黃河的水所充滿。楚人在這樣的環境下肆意享受著黃河的鱣魚。接著,詩人提到了河流改道封禪的故事,描述了越巫沉白馬初次被派遣的情景。河神并沒有允許人力的窮困,而是讓成千上萬的薪草隨著水流順勢而下。詩人稱贊君主的德行如同唐堯,百神都受到河神的威儀。最后,帝王派遣風師來約束河流,北方的澶州橋在夜晚被河水沖毀。東風吹動凍結的河水,微淥漸漸收斂,神功不需要淇園的竹子來助力。楚人在河水淤積的地方種植麥子,仰望著飄浮的木筏停棲在古老的樹木上。
賞析:
《河復》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展現了河流的變遷和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詩詞中使用了豐富的修辭手法,如比喻、對仗、夸張等,使詩意更加生動有力。詩中通過描繪河流的決口、改道、洪水以及人們對河水的利用等情景,反映了自然界的力量和人與自然的關系。詩人通過對楚人在河水淤積的地方種植麥子的描寫,展示了人們對逆境的頑強生存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整首詩流暢自然,情感真摯,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意境,體現了蘇軾的詩詞才華和對社會現象的觀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