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行皇帝挽詩六首 / 作者:劉克莊 |
頗怪旄頭異,何曾玉色怡。
惡言聞佛耳,夷猾上堯眉。
河豈無清日,天曾有壞時。
嗣皇新纘禹,遺老喜還悲。
|
|
大行皇帝挽詩六首解釋: 《大行皇帝挽詩六首》是宋代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大行皇帝(即宋哲宗)的挽悼之情,同時也揭示了對時局和社會現象的不滿和憂慮。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頗怪旄頭異,
何曾玉色怡。
惡言聞佛耳,
夷猾上堯眉。
河豈無清日,
天曾有壞時。
嗣皇新纘禹,
遺老喜還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對大行皇帝的挽悼之情為主題,通過對皇帝形象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憂慮之情。
首先,詩中提到了皇帝的旄頭異怪,指出了他的言行舉止與常人有所不同,暗示了皇帝的執政風格和決策方式與以往不同,給人一種頗為奇特的感覺。
接著,詩中表達了對皇帝的不滿情緒。稱皇帝從未對玉色(即美好的事物)感到愉悅,意味著他對美好事物的欣賞能力或興趣不高。而他卻能聽到惡言惡語,這暗示了皇帝對于負面的聲音比較敏感,卻對正面的聲音不太重視或不愿聽聞。這種現象可能代表了皇帝對于朝政和社會民生問題的態度,引發了作者的不滿。
詩中還提到了夷猾上堯眉,這表明皇帝身邊的人或者朝廷官員中存在著一些奸猾之徒,他們的行為和態度不符合當時堯時代的標準,這也是作者對當時朝政的批評。
隨后,詩中以反問的方式探討了時局和社會的變化。詩中問道,難道河流從來沒有晴朗的日子嗎?這暗示了作者對于社會和政治現象的質疑,認為即使是困頓和黑暗的時期,也應該有光明和美好的一面。同時,詩中也問道,天空曾經有過被破壞的時刻嗎?這是對社會秩序的擔憂,暗示了社會可能存在動蕩和混亂的跡象。
最后兩句詩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皇帝的希望。詩中說,繼位的皇帝繼承了禹王的衣缽,希望他能夠成為新時代的領導者,引領社會邁向更好的未來。同時,詩中也提到了遺老,表示老年人對于社會變遷的喜悅和憂傷,對過去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擔憂交織在一起。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大行皇帝的挽悼,抒發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現象的不滿和憂慮之情,同時展現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社會和政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