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行皇帝挽詩六首 / 作者:劉克莊 |
虜哨無寧處,龍顏有隱憂。
未曾御戎服,已報走旃裘。
地拓黃河土,天燒赤壁舟。
奈何投柱斧,不待獻俘囚。
|
|
大行皇帝挽詩六首解釋: 《大行皇帝挽詩六首》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克莊。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虜哨無寧處,龍顏有隱憂。
未曾御戎服,已報走旃裘。
地拓黃河土,天燒赤壁舟。
奈何投柱斧,不待獻俘囚。
中文譯文:
敵軍的哨聲無處不在,皇帝的神情充滿憂慮。
尚未穿上戰袍,卻已經送別了華麗的衣袍。
開墾黃河的土地,天火焚燒著赤壁的船只。
可惜我投降的斧頭,卻沒有等到獻出俘虜。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皇帝在戰亂中的困境和痛苦。詩中的皇帝面臨著來自敵軍的威脅,他時刻聽到敵軍的哨聲,沒有安寧的地方。皇帝的神情充滿著憂慮,因為他深知自己的處境不妙。
詩中提到了皇帝未曾穿上戰袍,卻已經送別了華麗的衣袍,這表明他還沒有親自上陣參與戰斗,卻已經失去了尊嚴和豪華的生活。這種自愿放棄華美生活的決定,可能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國家的利益,但也帶來了痛苦和無奈。
詩中還描繪了戰亂的場景。黃河是中原的母親河流,但在這次戰亂中,大地被拓寬,黃河的土地被占據。赤壁是指赤壁之戰,這里用來象征戰爭的殘酷和破壞。天火焚燒著赤壁的船只,暗示戰爭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破壞。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無奈之情。他說自己投降的斧頭沒有等到機會獻出俘虜,暗示他希望能為國家做出貢獻,但卻沒有被允許。這種無法實現自己意愿的感受,體現了作者對戰亂時期的苦悶和無力感。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皇帝在戰亂中的痛苦和無奈,表達了作者對戰亂的深切憂慮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運用了象征和隱喻的手法,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那個時代的苦難和無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