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惠州押監 / 作者:蘇軾 |
一聲鳴雁破江云,萬葉梧桐卷露銀。
我自飄零足羈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
|
送惠州押監解釋:
詩詞:《送惠州押監》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一聲鳴雁破江云,
萬葉梧桐卷露銀。
我自飄零足羈旅,
更堪秋晚送行人。
中文譯文:
一聲鳴雁破開江上的云,
萬葉的梧桐樹掀起銀色的露水。
我自己也像漂泊的孤零雁,受困于旅途,
更何況秋天的晚上還要送別旅行的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被押往惠州監獄的朋友的送別之作。作者以鳴雁和梧桐為意象,表達了自己的離愁與無奈之情。
首句"一聲鳴雁破江云"描繪了雁群飛越江上,破開了懸浮在江面上的云霧,形象生動。這里的鳴雁象征著旅行者,他們在離別時發出凄厲的鳴叫,將云霧撕裂,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悲傷和痛苦。
接著,詩人以梧桐樹葉卷起露水來形容離別的場景。梧桐樹在古代有送別的寓意,它的葉子多且密集,像是卷起的銀色露珠,象征著離別時眼淚的灑落。這一景象烘托了離別的悲涼氣氛,增強了整首詩的憂愁情調。
詩的下兩句"我自飄零足羈旅,更堪秋晚送行人"表達了詩人自身的境遇和心情。蘇軾自稱"我自飄零足羈旅",意味著他自己也像一只孤零雁一樣,身處在漂泊和困頓的境地。他感嘆自己的無奈和孤獨,暗示了自己也深受旅途的煎熬。
最后一句"更堪秋晚送行人"則是對離別的情景的補充和強化。秋天往往是離別的季節,蕭瑟的秋風和黃葉增添了離愁別緒。詩人表示,面對秋天的夜晚,更讓人感到離別的辛酸和凄涼。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離別的傷感和凄涼,通過鳴雁、梧桐、秋晚等意象的運用,打造出了深沉的離愁之情。詩人蘇軾以流暢的筆觸和生動的描寫,將自己的離愁和對友人的思念轉化為了動人的詩篇。這首詩詞既是一首感人的送別之作,也是對旅途和離愁的深刻思考和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