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清明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過眼年光疾彈丸,桐華半拆燕初還。
漢宮有燭朱門暖,墨突無煙白屋寒。
寧復斗雞陪戲社,頗思攜鶴訪孤山。
今年秫與金同價,偶得茅柴且盡歡。
|
|
寒食清明二首解釋: 《寒食清明二首》是宋代劉克莊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食清明二首
過眼年光疾彈丸,
桐華半拆燕初還。
漢宮有燭朱門暖,
墨突無煙白屋寒。
寧復斗雞陪戲社,
頗思攜鶴訪孤山。
今年秫與金同價,
偶得茅柴且盡歡。
中文譯文:
時間如彈丸般飛逝,
桐花已有一半凋零,燕子才剛歸來。
漢宮里有明亮的紅燭,門內溫暖如春;
而我住的白色小屋卻沒有炊煙,寒氣入骨。
寧愿和雞一起參加戲劇表演,
也多次想起帶著鶴去訪問孤山。
今年秋谷和金子的價值相等,
偶然得到茅草和柴火,就盡情享受歡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清明時節(ji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易逝的感慨和對生活中的一些經歷和感受的思考。
詩的開頭,詩人用"過眼年光疾彈丸"來形容時間的飛逝,暗示了人們對光陰流逝的無奈和惋惜之情。"桐華半拆燕初還"則描繪了桐花凋零和燕子歸來的自然景象,以此交代了詩歌發(fā)生的時節(jié)和背景。
接下來,詩人以對比的手法描繪了自己和漢宮的生活狀況。漢宮里有明亮的紅燭和溫暖的門,象征著富貴和安逸,而詩人住的白色小屋卻沒有炊煙,給人一種寒冷和貧困的感覺。這種對比反映了詩人的社會地位和生活條件的差異,表達了他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體驗。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詩人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和心愿。他寧愿和雞一起參加戲劇表演,也表達了對歡樂和娛樂的向往;而"攜鶴訪孤山"則表示他對自然和清靜的向往和思念。
最后兩句,詩人以一種比較輕松的口吻,描述了他在當下所擁有的歡樂。今年秋谷和金子的價值相等,暗示了他對物質財富的看法,并以"茅柴"和"柴火"來象征簡樸的生活和溫暖的氣氛。這種對于當下歡樂的感受和珍惜,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的積極態(tài)度和對簡單快樂的追求。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流逝、生活經歷和情感追求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簡單快樂的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然和清靜的喜愛和《寒食清明二首》是劉克莊的一首宋代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寒食清明二首
過眼年光疾彈丸,
桐華半拆燕初還。
漢宮有燭朱門暖,
墨突無煙白屋寒。
寧復斗雞陪戲社,
頗思攜鶴訪孤山。
今年秫與金同價,
偶得茅柴且盡歡。
中文譯文:
時間如彈丸般飛逝,
桐花凋零了一半,燕子剛剛歸來。
漢宮內有明亮的紅燭,門暖如春;
而我居住的白色屋子沒有煙火,寒氣襲人。
寧愿與斗雞一起參與戲劇社團,
也深思著帶著鶴去孤山游覽。
今年秋谷和金子的價值相等,
偶然得到茅草和柴火,就盡情享受快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主要描繪了寒食和清明時節(jié)的景象,并抒發(fā)了詩人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
開頭的兩句"過眼年光疾彈丸,桐華半拆燕初還"通過時間與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短暫和歲月的易逝。詩人以彈丸和桐華的比喻,生動地形容了時間的飛逝和春天的脆弱短暫。
接下來,詩人通過對比描寫了漢宮和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漢宮中有明亮的紅燭和溫暖的門,而詩人居住的白屋卻寒冷無煙,這種對比給人一種貧困和冷落的感覺。這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和對富貴生活的渴望。
在下兩句中,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情感和愿望。他愿意與斗雞一起參與戲劇社團的演出,也懷念著與鶴一起游覽孤山的時光。這表達了詩人對歡樂和自然的向往,同時也暗示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自由的追求。
最后兩句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口吻,描述了詩人目前的快樂和滿足。今年秋谷和金子的價值相等,意味著詩人對物質財富的看法,并以茅草和柴火來象征簡樸而溫暖的生活。詩人偶然得到這些,盡情享受快樂。這表達了詩人對簡單生活和當下歡樂的珍惜態(tài)度。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流逝、生活環(huán)境和情感追求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對簡單快樂的向往。詩人通過對比和意象的運用,讓讀者感受到時間短暫和生命脆弱的主題,同時也傳遞出對自由和歡樂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