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久欲攜莼鯽,呻吟去未能。
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
言立何曾死,騷招更不應。
那須論宿草,身盡淚方冰。
|
|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解釋: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是宋代劉克莊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
久欲攜莼鯽,呻吟去未能。
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
言立何曾死,騷招更不應。
那須論宿草,身盡淚方冰。
中文譯文: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能夠帶著水草和魚,呻吟著遠行卻未能如愿。
剛剛為陶母的墳墓封土,立刻又去祭拜董生的陵墓。
這是說話立刻就能實現(xiàn)的嗎?悲傷與呼喚都得不到應答。
無需論述宿命的無情,我的身體已經(jīng)因淚水而冰冷。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克莊為了挽故友唐伯玉和常卿而寫的。唐伯玉和常卿可能是劉克莊的朋友或者同事,他們已經(jīng)去世,而劉克莊一直懷念他們。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逝去的朋友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人表達了自己長久以來的愿望和未能如愿的遺憾。他一直渴望能夠帶著水草和魚去遠行,表現(xiàn)出他對自由、遠離塵世的向往,但是這個愿望一直未能實現(xiàn)。
接著,詩人描述了自己剛剛為陶母墓封土,又去祭拜董生陵墓的情景。這表明作者在挽歌去世的朋友的同時,也在感嘆生命的脆弱和無常。他對逝去的朋友表示了深深的懷念和哀悼。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朋友的疑問和無奈。他質(zhì)問逝去的友人們是否真的死去,是否真的無法回應他的呼喚和悲傷。他對生死的辯證思考和對逝去友人靈魂狀態(tài)的追問,表現(xiàn)了他對生命的思考與感慨。
最后兩句以比喻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傷痛。他說不需要討論宿命的無情,因為他的身體已經(jīng)因為淚水而冰冷,這是對自己內(nèi)心痛苦和悲傷的直接表達。
整首詩表達了劉克莊對逝去的朋友的深深思念和無盡的傷感,同時也傳達了對生命和宿命的思考。通過對逝去友人的懷念和對自身命運的思考,詩人喚起了讀者對生命的珍惜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