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身自無安處,升州更廣州。
逐教子方去,死到了翁休。
鳳至虞廷喜,麟亡魯野愁。
憂時兼悼友,白卻九分頭。
|
|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解釋: 《挽唐伯玉常卿二首》是宋代詩人劉克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身自無安處,
升州更廣州。
逐教子方去,
死到了翁休。
鳳至虞廷喜,
麟亡魯野愁。
憂時兼悼友,
白卻九分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唐伯玉和常卿的挽歌。唐伯玉是指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唐伯玉,常卿則指唐伯玉之子常建。詩人表達了對唐伯玉的贊揚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對常卿離世表示哀悼和憂慮。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幾個形象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唐伯玉和常卿的思念之情。首先,詩中提到"身自無安處,升州更廣州",表達了詩人對唐伯玉一生奔波、輾轉流離的境況的感嘆,同時也揭示了他們離故鄉的遭遇。其次,"逐教子方去,死到了翁休",表達了詩人對常卿離世的悲痛之情,他們的子孫離去,而翁休也已去世。接著,"鳳至虞廷喜,麟亡魯野愁",通過鳳和麟這兩個祥瑞的象征,表達了當時朝廷因唐伯玉之死而感到喜悅,而魯國的野地則因常卿之死而感到愁苦。最后,"憂時兼悼友,白卻九分頭",表達了詩人對唐伯玉和常卿的憂傷之情,也表示他不僅為他們的離世感到悲痛,還為失去了交往已久的朋友而痛心。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唐伯玉和常卿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時也通過對社會和朝廷的反思,揭示了那個時代的動蕩和離散的命運。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凄涼,通過對離別和死亡的描繪,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懷念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