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王簡卿侍郎三首 / 作者:劉克莊 |
先帝初更化,公曾以諫聞。
身雖遷柱史,袖尚有彈文。
晚境圖成佛,它山預作墳。
那知非變幻,止在石橋云。
|
|
挽王簡卿侍郎三首解釋: 《挽王簡卿侍郎三首》是宋代劉克莊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挽王簡卿侍郎三首
先帝初更化,公曾以諫聞。
身雖遷柱史,袖尚有彈文。
晚境圖成佛,它山預作墳。
那知非變幻,止在石橋云。
譯文:
挽王簡卿侍郎三首
前朝君主早已去世,您曾經(jīng)以忠言告諫而被人所知。
雖然您的身份已變?yōu)橹罚ㄖ腹俾殻男渥又腥匀涣粲袕椙俚牟徘椤?br/> 晚年的境遇如同佛像,他山早已預備了墳墓。
然而誰能預知,一切都是如此變幻莫測,只有停留在石橋上的云彩才是永恒不變的。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劉克莊挽王簡卿侍郎的三首絕句。詩中表達了對逝去的君主王簡卿的懷念和對他的贊揚。下面對每一首詩進行賞析:
第一首詩:“先帝初更化,公曾以諫聞。”這里的“先帝初更化”指的是前朝的君主去世,而“公曾以諫聞”則是指王簡卿曾以忠言告諫君主。作者通過這兩句表達了對王簡卿的敬仰和對他忠誠的稱贊。
第二首詩:“身雖遷柱史,袖尚有彈文。”這里的“身雖遷柱史”說明王簡卿的官職發(fā)生了變動,但他的文學才華依然存在,袖子中還留有琴弦的痕跡。這句話表達了王簡卿在官場上的變遷,但他的文學才華仍然閃耀。
第三首詩:“晚境圖成佛,它山預作墳。那知非變幻,止在石橋云。”這里的“晚境圖成佛”和“他山預作墳”都是借景抒懷的手法。它們表達了作者對王簡卿晚年境遇的描繪,將他的晚年比喻為一座佛像和預備的墳墓。然而,最后一句“那知非變幻,止在石橋云”表達了作者對人事無常的思考,指出一切都是如此變幻莫測,唯有停留在石橋上的云彩才是永恒不變的。
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對王簡卿的敬佩和思念,同時通過借景抒懷的手法,揭示了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哲理。這首詩詞通過對王簡卿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展現(xiàn)了作者深邃的文學才情和對時代變遷的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