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 / 作者:白居易 |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雖在鬢如絲。
登山尋水應無力,不似江州司馬時。
漸伏酒魔休放醉,猶殘口業未拋詩。
君行過到爐峰下,為報東林長老知。
|
|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解釋:
《寄題廬山舊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侶》是唐代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三十年前作草堂主,
而今雖在鬢如絲。
登山尋水應無力,
不似江州司馬時。
漸伏酒魔休放醉,
猶殘口業未拋詩。
君行過到爐峰下,
為報東林長老知。
詩意:
這首詩詞是白居易寄給廬山舊草堂的題詩,同時也呈給二林寺的道侶。詩人回憶起三十年前自己擔任草堂主的時光,對比現在自己頭發已經變白,精力不如從前。他感嘆登山尋水已經沒有當年的力氣了,不像當年在江州擔任司馬時那樣精力充沛。詩人逐漸戒除了酒的誘惑,不再沉迷于酒的迷醉之中,但他仍然沒有完全放下詩歌創作的事業。最后,詩人希望這首詩能夠傳達給東林寺的長老,以示自己對他們的問候和報告。
賞析:
這首詩詞以廬山舊草堂為背景,表達了白居易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自己身體狀況的變化。詩人通過對比過去和現在的差異,表現了歲月不饒人的無情,以及生活的變遷對他個人的影響。他感嘆登山尋水的力氣已經不如從前,暗示了自己的衰老和體力的減退。然而,詩人并未因此而放棄,他逐漸控制住了對酒的癡迷,將精力和心思轉移到了詩歌創作上。最后,他將這首詩詞寄給東林寺的長老,表達了對他們的關懷和敬意。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心境,通過對時間流逝和自身體驗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變遷和對藝術創作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一些景物描寫,如廬山、江州等地名,為詩詞增添了一定的情境氛圍。整首詩情感真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的感慨和對藝術的執著,具有一定的觸動力和思考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