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樂著作送酒 / 作者:蘇軾 |
少年多病怯杯觴,老去方知此味長。
萬斛羈愁都似雪,一壺春酒若為湯。
次韻樂著作天慶觀醮濁世紛紛肯下臨,夢尋飛步五云深。
無因上到通明殿,只許微聞玉佩音。
|
|
次韻樂著作送酒解釋:
《次韻樂著作送酒》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少年多病怯杯觴,
年輕時常因病而害怕飲酒,
老去方知此味長。
年老之后才懂得酒的滋味久長。
萬斛羈愁都似雪,
千斤萬斛的憂愁都如同積雪一般,
一壺春酒若為湯。
但要一壺春酒如湯飲用。
次韻樂著作天慶觀,
以次韻與《樂府雜錄》中的《天慶觀》相和,
醮濁世紛紛肯下臨。
祭祀濁世紛紛的人們肯定會參與其中。
夢尋飛步五云深,
追尋夢境飛步至五云之深,
無因上到通明殿。
卻無緣登上通明殿。
只許微聞玉佩音。
只能微微聽到玉佩的音響。
詩意:
這首詩詞以自身經歷和感悟為基礎,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人生的感慨。詩人在年輕時因病而對酒敬而遠之,但到了年老之后才明白酒的滋味久長。詩中的“少年多病怯杯觴”和“老去方知此味長”呈現了歲月的變遷和人生經歷的轉變。
詩中還描繪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世態炎涼。他用“萬斛羈愁都似雪”來形容心中沉重的憂愁,同時通過“一壺春酒若為湯”的意象,表達了對于一份溫暖和慰藉的渴望。
在第二部分,詩人以次韻與《樂府雜錄》中的《天慶觀》相和,表達了對于祭祀儀式的向往和對于紛紛濁世的思考。他希望能夠參與祭祀活動,卻無法登上通明殿,只能微微聽到玉佩的音響,展現了對于高遠理想的無奈和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充滿了蘇軾的個人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他通過對年輕與老去、病痛與滋味、羈愁與溫暖的對比,展現了歲月流轉中的人生感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真摯而深沉,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對于時光流逝和生命意義的思考。
詩中的意象和修辭手法也很精彩。通過使用“杯觴”、“春酒”等意象,詩人將酒與人生經歷相聯系,表達了對于人生滋味的思考。同時,用“萬斛羈愁都似雪”這樣生動的比喻,將內心的憂愁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通過對于祭祀儀式和通明殿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于高遠理想的向往和無奈。
這首詩詞既表達了個人感悟和情感,又具有普遍的人生意義,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時光的思考。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詩人才華和對于人生的深刻洞察力,是一首值得品味和欣賞的宋代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