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登辟支巖過丁元暉給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歷歷向時游覽處,重來年已迫桑榆。
大衾尚欲同林下,華表安知忽路隅。
自古曾悲摘瓜蔓,即今不共插茱萸。
人生患不高年爾,到得年高萬感俱。
|
|
九日登辟支巖過丁元暉給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解釋: 《九日登辟支巖過丁元暉給事墓及仲弟新阡二首》是宋代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歷歷向時游覽處,
重來年已迫桑榆。
大衾尚欲同林下,
華表安知忽路隅。
自古曾悲摘瓜蔓,
即今不共插茱萸。
人生患不高年爾,
到得年高萬感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登上辟支巖,參觀了丁元暉給事墓和仲弟新阡的情景。詩人感慨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他對自己的年華已經(jīng)逼近傍晚時分感到惋惜。他看到大衾仍然懸掛在林間,而華表卻無法預(yù)知自己將來的去路。詩人引用了歷史上摘瓜蔓而悲傷的故事,表達(dá)了即使現(xiàn)在不插茱萸(象征長壽)也不會共享長壽的情感。最后,詩人認(rèn)為人生的患處不在于年輕,而是到了年高時才會深切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一切的變遷。
賞析:
這首詩詞以登高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fā)情感來表達(dá)詩人對光陰流轉(zhuǎn)和人生短暫的感慨。詩人的語言簡練,形象生動,通過歷史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使詩詞更富有意蘊。詩人通過對大衾和華表的對比,表達(dá)了人生的不確定性和無常性,強調(diào)了時間的無情流逝。他認(rèn)為人生的患處不在于年輕,而是到了年老時才會深切感受到歲月的流逝和一切的變遷。整首詩詞以深沉的思考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作為主題,給人以思索和反思的空間,讓讀者對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時間的珍貴有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