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二首 / 作者:劉克莊 |
拒霜過了菊又慳,紈扇知收覺薄寒。
鄰有新篘謀醉易,家無舊繡補衣難。
今誰狂客同吹帽,老不中書合免冠。
人到暮年親舊少,登臨非復曩時歡。
|
|
九日二首解釋: 《九日二首》是宋代文人劉克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拒霜過了菊又慳,
紈扇知收覺薄寒。
鄰有新篘謀醉易,
家無舊繡補衣難。
今誰狂客同吹帽,
老不中書合免冠。
人到暮年親舊少,
登臨非復曩時歡。
譯文:
拒霜過了菊花又凋零,
薄紗扇子知道要收起,感覺寒意漸濃。
鄰居有新篘(竹制酒器)計劃醉倒容易,
家中卻沒有舊繡補衣難。
如今,有誰像我這樣狂放的客人,
年老之后再也不用戴上中書的官帽。
人到了晚年,親朋好友漸少,
登臨高處,已不再有曾經的歡愉。
詩意:
這首詩是作者劉克莊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詩的前兩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菊花凋零,霜已過去,寒意逐漸增加,紈扇也要被收起。這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的變化,反映了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通過對比鄰居的新酒器和自己家中無法繡補的衣裳,表達了自己與周圍環境的差別和一種無奈之情。新篘和繡補衣物象征著新舊事物的對比,暗示了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生活的困境。
最后兩句,作者以自己作為“狂客”、年老的身份,表達了對過去官員身份的不再追求和對親友漸少的感嘆。同時,作者通過“登臨非復曩時歡”的描述,暗示了曾經的歡愉和榮耀已成過去,人生的階段性變化和無法重返過去的遺憾。
賞析:
《九日二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思考。詩中的對比和隱喻,傳達了作者對于歲月的感慨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
在描繪自然景象時,作者以菊花凋零和寒意漸濃的方式,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逝去,以及人們對于變化的無可奈何。通過鄰居的新篘和自家的舊衣物對比,作者表達了社會變遷對個人生活的影響,凸顯了時代變遷對個人命運的沖擊和困境。
詩的最后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個人的感嘆和遺憾。他放棄了過去的官員身份,不再追求權力和地位,卻也感嘆親朋好友漸少,體驗到年老后的孤獨和無奈。通過“登臨非復曩時歡”的形象描繪,作者傳達了對過去歡愉和榮耀的懷念,以及對人生階段性變化的無法抗拒《九日二首》是宋代文人劉克莊的一首詩詞。該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拒霜過了菊又慳,
紈扇知收覺薄寒。
鄰有新篘謀醉易,
家無舊繡補衣難。
這兩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菊花凋零,霜已過去,寒意逐漸增加,紈扇也要被收起。這里,作者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折射出歲月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
今誰狂客同吹帽,
老不中書合免冠。
人到暮年親舊少,
登臨非復曩時歡。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以自己作為“狂客”、年老的身份,表達了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和感慨。他放棄了過去的官員身份,不再追求權力和地位,也不再需要戴上官員的帽子。隨著年歲的增長,親朋好友也逐漸減少,登臨高處時已經沒有曾經的喜悅和快樂。
《九日二首》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傳達了作者對時間流逝和人生變遷的深刻思考。詩中的對比和隱喻,表達了對于歲月的感慨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作者放棄了過去的身份和追求,感嘆親友漸少,體驗到年老后的孤獨和無奈。整首詩傳遞了一種對過去的懷念和對人生變化的無法逆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