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與兒子過出游作 / 作者:蘇軾 |
謫居澹無事,何異老且休。
雖過靖節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淥未波,人臥船自流。
我本無所適,泛泛隨鳴鷗。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層丘。
有口可與飲,何必逢我儔。
過子詩似翁,我唱而軋酬。
未知陶彭澤,頗有此樂不。
問點爾何如,不與圣同憂。
問翁何所笑,不為由與求。
|
|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與兒子過出游作解釋: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與兒子過出游作》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謫居澹無事,何異老且休。
雖過靖節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淥未波,人臥船自流。
我本無所適,泛泛隨鳴鷗。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層丘。
有口可與飲,何必逢我儔。
過子詩似翁,我唱而軋酬。
未知陶彭澤,頗有此樂不。
問點爾何如,不與圣同憂。
問翁何所笑,不為由與求。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正月五日與兒子游玩時寫的。詩人在謫居的地方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與老年人無異,但仍然保持著對斜川游玩的熱愛。春江水面平靜無波,人們躺在船上讓船自由地漂流。詩人本來沒有特定的目的地,隨波逐流,與飛翔的海鷗一起漫無目的地徜徉。在航行的途中,遇到了漩渦和水流的交匯處,舍棄了船只,步行登上附近的山丘。雖然有人可以與詩人一起分享飲酒的樂趣,但并不一定非要遇到我這個伴侶。兒子寫的詩與蘇軾的風格相似,我唱和回應他的詩作。不知道陶彭澤是否也有這樣的樂趣。問你是否喜歡這些,不需要和圣人一樣憂慮。問老人你為何笑,不會被原因和目的所束縛。
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在與兒子游玩時的心境和思考。詩人在謫居之地過著平淡的日子,但他依然保持著對自然和游玩的熱愛,身臨其境地描繪了春江的景色和自己的心境。他隨波逐流,與自然共鳴,表達了對自由和隨性生活的追求。詩中出現的陶彭澤可能是指古代文人陶淵明和彭澤,他們都以崇尚自然和隨性而著名。整首詩詞流暢自然,用詞簡練,意境清新,展示了蘇軾豁達自然、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通過與兒子的互動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人表達了對自由、快樂和無拘無束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他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