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墀怨 / 作者:李元纮 |
征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
綠苔行跡少,紅粉淚痕多。
寶屋粘花絮,銀箏覆網羅。
別君如昨日,青海雁頻過。
|
|
綠墀怨解釋: 綠墀怨
征馬噪金珂,
嫖姚向北河。
綠苔行跡少,
紅粉淚痕多。
寶屋粘花絮,
銀箏覆網羅。
別君如昨日,
青海雁頻過。
中文譯文:
征馬喧鬧金珂,
居委會朝北河。
綠苔遮不住行走的痕跡稀少,
紅粉悲傷的淚痕卻多了起來。
寶屋中黏滿花絮,
銀箏上覆蓋著網羅。
與君分離如同昨日之事,
青海上的雁兒頻繁地飛過。
詩意和賞析:
《綠墀怨》是唐代詩人李元纮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描寫了離別的痛苦和相思之情。
詩中的起句“征馬噪金珂”表達了外面馬蹄聲的喧鬧,金珂指馬鞍上的金屬裝飾品,在描述外面紛擾的景象,暗示了主人公內心的蕭條與孤獨。接著,“嫖姚向北河”,以嫖姚為代稱,意指琴音悠揚,向北河中散去。北河象征著遠方,表現出主人公憂傷的心境。
下面兩句“綠苔行跡少,紅粉淚痕多”,通過對行跡與淚痕的對比,表達了主人公離別后的孤獨和思念之情。綠苔的行跡指離別后走過的地方沒有留下痕跡,而紅粉的淚痕則指主人公心中的傷痛。
后兩句“寶屋粘花絮,銀箏覆網羅”,通過描寫寶屋和銀箏來暗示主人公的寂寞和抑郁。寶屋中的花絮黏在墻上,沒有了活力;銀箏被網羅覆蓋,音樂無法傳播,都反映了主人公內心的郁悶與困擾。
結尾兩句“別君如昨日,青海雁頻過”以昨日之別和青海雁頻飛作為對比,強調離別的痛楚和時間的流逝。雖然與君別離已有些時日,但主人公心中的思念之情仍無法抑制,而青海上的雁兒卻頻繁地經過,進一步表達了主人公內心的寂寞和孤單。
整首詩以離別的傷感和相思之情為主題,通過描寫具體的景象和隱喻的手法,營造出一種陰郁而凄美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痛苦與思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