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蟬 / 作者:白居易 |
月出先照山,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
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
|
|
早蟬解釋:
《早蟬》
月出先照山,
風生先動水。
亦如早蟬聲,
先入閑人耳。
一聞愁意結,
再聽鄉心起。
渭上新蟬聲,
先聽渾相似。
衡門有誰聽,
日暮槐花里。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早晨山水景象、早蟬鳴叫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鄉愁和思鄉之情的思索。月亮升起時,它先照亮山巒,風起時,它也先激起水面上的波瀾。與之類似的,早蟬的鳴叫聲也先傳入閑適的人們的耳中。當聞到早蟬的聲音時,憂傷與煩惱也如同蟬鳴一般涌上心頭,并引發了對家鄉的思念。即使在另外一個地方,新蟬的聲音依然像往常一樣,讓人們想起家的蟬聲。然而,當晚霞將天邊染紅時,誰會在槐花的叢中傾聽早蟬的聲音呢?
賞析:
這首詩以直觀的描繪和簡練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山、水、月以及早蟬的描繪,作者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喚起讀者的共鳴。同時,詩中間帶入了作者的內心感受和對鄉愁的思考,豐富了詩意。詩的結尾巧妙地以反問的形式凸顯了主題,使人不禁產生思考和聯想。整首詩情緒溫婉而含蓄,通過細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喚起了讀者對鄉愁、離別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