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董儒促二首 / 作者:王珪 |
戰藝升環水,論詩得異聞。
窺園仍舊隱,下馬忽新墳。
白社真投分,青燈憶離群。
有書無子讀,此事最憐君。
|
|
挽董儒促二首解釋: 《挽董儒促二首》是宋代文學家王珪所作的一首詩詞。該詩以抒發作者對友人董儒促的離世之痛和懷念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和論述詩歌的獨特魅力,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戰藝升環水,論詩得異聞。
窺園仍舊隱,下馬忽新墳。
白社真投分,青燈憶離群。
有書無子讀,此事最憐君。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和用詩歌來表達獨特的思想和感情,展現了作者對董儒促離世的哀思和懷念之情。
在詩詞的第一句中,作者提到了"戰藝升環水",這句話暗示著董儒促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將其比作升起的水泡。接著,作者提到"論詩得異聞",表達了董儒促在文學創作中的獨特才華和成就。
接下來的兩句"窺園仍舊隱,下馬忽新墳",描述了作者來到友人的墓前,發現墓地依然隱蔽在園林之中,使作者感到既親切又陌生。這種轉變的感覺使人感嘆光陰的變遷和生命的無常。
接下來的兩句"白社真投分,青燈憶離群",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和離散友人的懷念。白社和青燈都是友人相聚之地的象征,而現在友人已經離世,使得這些情景變得更加珍貴和令人懷念。
最后兩句"有書無子讀,此事最憐君",表達了作者對董儒促的深深憐惜之情。董儒促離世后,他的才華和智慧將無人繼承,這使得作者感到悲痛和惋惜。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描繪戰場上的英勇事跡和對詩歌的獨特魅力的論述為背景,通過對友人離世的思念和懷念之情的表達,展現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友人的贊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