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韻和景彝觀刑部廳燕侍郎畫山水二首 / 作者:王珪 |
昔人曾此憐幽壁,醇墨今留隱約間。
猶帶驚波下滄海,常迎爽氣入朝山。
苔文半染風霜古,鳥影時過歲月間。
誰更瀟湘移雨竹,滿軒疏灑翠成斑。
|
|
依韻和景彝觀刑部廳燕侍郎畫山水二首解釋: 詩詞:《依韻和景彝觀刑部廳燕侍郎畫山水二首》
詩意:
這首詩是宋代王珪創作的,描繪了一幅山水畫作的景象。詩人回憶起過去的人曾經欣賞過這幅畫作,而今墨色依然醇厚,隱約可見。畫作仿佛帶著波濤的驚鴻之勢下沉到了遼闊的海洋中,又常常吸納著清新的氣息進入朝堂之山。歲月的流轉使得畫作上的苔文半染風霜,鳥影時而掠過,見證了時光的流轉。詩人更加贊嘆那瀟湘移雨的竹子,滿庭的翠綠點綴得如斑點般美麗。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一幅山水畫作,展現了詩人對于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藝術的欣賞。詩中的畫作被形容為醇墨留存,隱約可見,給人一種深邃、神秘的感覺。畫作中的山水景色仿佛融入了波濤洶涌的海洋,表現了詩人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欣賞之情。同時,畫作也常常吸納清新的氣息進入朝堂之山,這種把山水畫與朝堂相結合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之美。
詩中還出現了苔文和鳥影,這些細節描寫使得整幅畫作更加具體生動,也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時間的變遷。詩人對于竹子的描繪更是別具一格,形容其為瀟湘移雨,將竹子與湖光山色相結合,展現出一種優美的自然景象。
整首詩以描繪山水畫作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境的營造,讓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畫作中的景色和情感。詩人以自己的感受和贊美,將藝術與自然、人文相結合,展現了他對于美的追求和對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