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公辟 / 作者:王珪 |
念昔都門手一攜,春禽爭向苧蘿啼。
夢回金殿風光別,吟到銀河月影低。
舞急錦腰迎十八,酒酣玉盞照東西。
何時得遂遍舟去,雪棹同君訪剡溪。
|
|
寄公辟解釋: 《寄公辟》是宋代王珪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對友誼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朋友的情感和對詩人自身境遇的思索。
詩詞中描繪了詩人與朋友分別的場景,詩人回憶起過去在都門相送的情景,手牽手共同迎接春天鳥兒的歌唱。接著,詩人敘述了一個夢境,夢中他回到了金殿,感受到了那里獨特的風光,吟唱著詩歌的聲音回蕩在銀河和月亮的映照下。隨后,詩人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形容自己急促地舞動著錦繡腰肢,迎接著十八個朋友。他們在酒宴上盡情暢飲,玉盞中的酒光映照出東西兩個方向。最后,詩人思索著何時能夠實現與朋友一起遠航的愿望,一同劃著雪白的船槳去訪問剡溪。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友誼的思念,展現了詩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尋求自由和追求理想的向往。詩人通過描繪春天的景色、金殿的夢境和酒宴的場景,以及表達對剡溪的向往,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情感相結合,傳達了對友誼和自由的渴望。
這首詩詞的意境清新明快,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詩意和遙遠夢幻的世界。詩人對于友誼的表達使人感受到真摯和溫暖,而對自由追求的描繪則激發了讀者的想象和向往。整首詩詞以優美的語言和流暢的節奏展現了詩人的才情和感受力,給人以愉悅和舒適的閱讀體驗。
總之,《寄公辟》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友誼的描繪,以及對自由追求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遠方朋友的思念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具有濃郁的詩意和情感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