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冀館春夕見月 / 作者:王珪 |
甚寵無如使北行,曾同萬里聽邊聲。
黃金臺下嘶宛馬,木葉山前度漢旌。
纏到關南逢雁盡,重來海上見波平。
故人臨月應相望,一夕寒光特為明。
|
|
冀館春夕見月解釋: 《冀館春夕見月》是宋代王珪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寫了作者在冀州館中的春夜,觀賞著皎潔的明月,并思念遠方的故人。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極其喜愛無比的是北方的音樂,曾經與萬里之外的人一同傾聽邊境的聲音。黃金臺下馬嘶得很清脆,木葉山前行過漢朝的旌旗。曾困于關南,等到雁群離去,重又經過海上,見到波浪平靜。我想故人應該在明亮的月光下相互期待,這一夜的寒光格外明亮。
詩意:
這首詩以冀州館中的春夜為背景,通過描繪作者對北方音樂和邊境的思念,以及對遠方故人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對友情和情感的珍視。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景觀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寂寥、溫馨的詩意。
賞析:
《冀館春夕見月》以冀州館中的春夜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情感,展現了作者對友情和遠方故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黃金臺下嘶宛馬"和"木葉山前度漢旌",以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邊境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北方音樂和邊疆的憧憬和喜愛。詩中的"纏到關南逢雁盡,重來海上見波平"則表達了作者曾經歷過離別和再相逢的情感歷程,呈現了一種離合悲歡的情感體驗。
整首詩以明月為線索,通過寥寥幾筆勾勒出春夜的靜謐和明亮。最后兩句"故人臨月應相望,一夕寒光特為明"則將詩人的心情與月光相聯系,表達了作者與故人在月光下相互思念和期待的情感。整首詩情感細膩,意境清新,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情感的抒發,傳達了作者對友情和遠方故人的思念之情,展示了王珪獨特的詩意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