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州船行賦岸傍所見 / 作者:沈亞之 |
古木曉蒼蒼,秋林拂岸香。
露珠蟲網細,金縷兔絲長。
秋浪時回沫,驚鱗乍觸航。
蓬煙拈綠線,棘實綴紅囊。
亂穗搖鼯尾,出根掛鳳腸。
聊持一濯足,誰道比滄浪。
|
|
汴州船行賦岸傍所見解釋: 汴州船行賦岸傍所見
古木曉蒼蒼,秋林拂岸香。
露珠蟲網細,金縷兔絲長。
秋浪時回沫,驚鱗乍觸航。
蓬煙拈綠線,棘實綴紅囊。
亂穗搖鼯尾,出根掛鳳腸。
聊持一濯足,誰道比滄浪。
譯文:
古老的樹木曉時蒼蒼,秋林拂過船岸的芬芳。
露珠亦細如蟲網,金線似兔絲般長。
秋浪時而回旋作沫,驚鱗瞬間觸船舷。
蓬煙輕拈綠線絲,棘實銜著紅囊。
亂穗搖動如鼯鼠尾,掛起根上如鳳凰腸。
只想隨之一濯足,誰說不如滄海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沈亞之的《汴州船行賦岸傍所見》。詩中描繪了一幅汴州河道上秋天的景象。古老的樹木在朝陽的照耀下蒼蒼,秋林的香氣飄過河岸。露珠晶瑩剔透,細如蟲網,金線般長似兔絲。秋浪時而回旋,濺起小小水沫,驚動了水中的魚鱗。蓬煙輕輕拈起綠線絲,如同棘實綴著紅囊。亂穗搖動如鼯鼠的尾巴,像是掛在樹上的鳳凰腸。作者在一片寧靜的秋天,只想隨波逐流,一濯足,無比快樂。
這首詩通過描繪細膩的自然景物,表達了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作者用細膩的筆墨描繪了樹木、秋浪、魚鱗、露珠等細微之處,給予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感受。全詩氣勢平和,情感細膩,揭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對自然的贊美和喜愛。同時,詩中隱含著人與自然的情感交融,抒發了作者對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向往。整首詩以簡潔、細膩、自然的筆墨勾勒了壯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感受和對生命的熱愛。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鳴,也是唐代山水詩的典型特點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