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 / 作者:蘇軾 |
別君二十載,坐失兩鬢青。
吾道雖艱難,斯文終典型。
屢作退飛鹢,羞看干死螢。
一落戎馬間,五見霜葉零。
夜談空說劍,春夢猶橫經(jīng)。
新科復(fù)舊貫,童子方乞靈。
須煩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蒼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
初聞編簡香,始覺鋒鏑腥。
岷峨有雛鳳,梧竹養(yǎng)修翎。
嗚呼應(yīng)嶰律,飛舞集虞廷。
吾儕便歸老,亦足慰余齡。
|
|
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解釋:
《送家安國教授歸成都》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別君二十載,坐失兩鬢青。
吾道雖艱難,斯文終典型。
屢作退飛鹢,羞看干死螢。
一落戎馬間,五見霜葉零。
夜談空說劍,春夢猶橫經(jīng)。
新科復(fù)舊貫,童子方乞靈。
須煩凌云手,去作入蜀星。
蒼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
初聞編簡香,始覺鋒鏑腥。
岷峨有雛鳳,梧竹養(yǎng)修翎。
嗚呼應(yīng)嶰律,飛舞集虞廷。
吾儕便歸老,亦足慰余齡。
中文譯文:
二十年分離別,坐觀青絲變白發(fā)。
即使我的道路艱難,我的文風(fēng)依然典范。
屢次作詩退避飛鷹,害羞地看著干枯的螢火蟲。
一轉(zhuǎn)眼間,戎馬生涯過去了,五次見到霜葉凋零。
夜晚談?wù)撏饺徽f劍術(shù),春夢依然糾結(jié)經(jīng)書。
新科進士再回故鄉(xiāng),童子們?nèi)匀黄砬筇祆`。
我需要倚仗凌云之手,去成為蜀地璀璨的明星。
蒼苔覆蓋皇室的宮室,古柏栽種文人的庭院。
初次聽聞編纂之香,方才感覺到鋒刃的氣息。
岷山高峰孕育著鳳凰的雛鳥,梧竹養(yǎng)育修長的羽翼。
呼嘯聲應(yīng)和著嶰山的律動,飛舞匯聚于虞廷之上。
我們當(dāng)歸于老去,也足以慰藉余年。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給家安國教授送別的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長期分別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友人歸鄉(xiāng)的祝福。詩人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來表達人生的變遷和歲月的流逝,以及對友人在艱難中仍然保持高尚品格的贊揚。
詩中通過描繪歲月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zhuǎn)的感慨。他看著自己的青絲變成白發(fā),觸動了對光陰逝去的思考。他也感嘆自己的人生道路雖然困難,但仍然堅守著自己的文風(fēng),成為典范。
詩中還描繪了詩人對友人歸鄉(xiāng)的祝福和期望。友人以童子之姿回到故鄉(xiāng),希望能得到天靈的保佑。詩人希望友人能夠倚仗自己的才華,在蜀地成為一顆璀璨的明星,為文人雅士帶來希望和光明。
最后幾句詩中,詩人描繪了自然界的景物,如蒼苔覆蓋的宮室和古柏栽種的庭院,表達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和推崇。他初次聽聞編纂之香,感受到了鋒刃的氣息,暗示著他對學(xué)問的追求和對文化的熱愛。
詩末,詩人用岷山高峰上孕育鳳凰雛鳥的比喻,表達了對友人的期待和祝福。他希望友人能夠在童年時期培養(yǎng)修翼成長,成為文壇上的杰出人物。最后,他借虞廷之上的飛舞來象征友人在文壇上的成功和光彩。
整首詩以別離和歸鄉(xiāng)為主題,通過描繪時光流轉(zhuǎn)、自然景物和友人的追求,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祝福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它展現(xiàn)了蘇軾對人生和文學(xué)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寄托了對友人未來的美好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