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詠漁父) / 作者:王質 |
一只船兒任意飛。
眼前不管是和非。
魚兒得了渾閑事,未得魚兒未肯歸。
全似懶,又如癡。
這些快活有誰知。
華堂只見燈花好,不見波平月上時。
|
|
鷓鴣天(詠漁父)解釋: 《鷓鴣天(詠漁父)》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王質。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只船兒任意飛,
眼前不管是和非。
魚兒得了渾閑事,
未得魚兒未肯歸。
全似懶,又如癡。
這些快活有誰知。
華堂只見燈花好,
不見波平月上時。
詩意:
這首詩以漁父為主題,描繪了漁父船上垂釣的情景。漁父無拘無束地駕駛著船兒,在眼前的景物中不加以區分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他只專注于自己釣魚的事情,不愿離開,仿佛懶散而癡迷。然而,這些快樂的經歷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他人卻無法體會。華麗的宮殿里只看到燈花的美好,卻無法欣賞到波平月上的壯麗景象。
賞析:
這首詩通過漁父垂釣的場景,抒發了一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態度。漁父任意駕駛船兒,不受外界的干擾,不計較是非對錯,專注于自己的興趣。他的懶散和癡迷讓人感受到一種追求內心平靜的態度,似乎是在追求一種與世無爭的境界。
詩中的"眼前不管是和非"表現了漁父對外界評判的漠視,他只專注于自己的快樂和享受。"魚兒得了渾閑事,未得魚兒未肯歸"揭示了漁父的執著和韌勁,他不會輕易罷手,只有得到魚兒才肯離去。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對比,將漁父的自由生活和華麗的宮殿形成鮮明的對比。宮殿里的燈花雖美,卻無法感受到波平月上的壯麗景象。這種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由、質樸生活的推崇,呼喚人們能夠在繁華和物質的追求中,保持內心的寧靜和純粹。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意象表達了漁父的生活態度和內心追求,通過對比展現了作者對自由、寧靜生活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