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折子明丈十首 / 作者:趙蕃 |
道中峻峙不容攀,咫尺今遭風引還。
聞道公曾踞其上,莫憎官府久人間。
|
|
呈折子明丈十首解釋: 《呈折子明丈十首》是宋代詩人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種山巒高峻、險峻難攀的景象,并通過作者的感嘆和思考表達了對歷史和世事變遷的感慨。
詩意:
詩人以道中的峻峭山巒為背景,抒發了自己對山峰的景色和歷史的思考。山巒高聳入云,猶如擋住了前行的道路,難以攀登。然而,現今這些山峰已經被歲月更迭和風雨侵蝕所改變,曾經的高峰今已被風吹得搖搖欲墜。詩人聽聞這座山曾經有位賢者居住其上,表達了對這位歷史人物的敬佩之情。最后,他表示不應該因為這些山巒的險峻而怨恨官府和世間,因為它們已經存在了很久很久。
賞析:
這首詩以山巒為象征,通過描繪山的高峻和歷史的變遷,表達了詩人對生活和歷史的思考。山巒的高聳和險峻形成了一種壯麗的景象,也讓人感受到人生道路的艱難和曲折。詩人通過描述這座山曾經有位賢者居住其上,表達了對歷史人物的敬佩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最后,詩人以寬容的心態表示不應該因為山巒的險峻而怨恨世間,這種包容和寬厚的情懷展示了詩人的胸懷和智慧。
這首詩描繪了自然景觀和歷史人物,并通過這些形象寄托了詩人對生活和歷史的思考。同時,詩中的寬容態度也給人以啟示,表達了對人生坎坷和困難的積極面對和超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