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對五首 / 作者:趙蕃 |
青氈非舊物,喬木豈故國。
家傳墨莊書,入嗣文靖德。
欲知治興衰,是系道滋熄。
愚獨愧衣冠,身宜親稼穡。
|
|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對五首解釋: 《常州先生以太守入對五首》是宋代趙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常州的文人官員以太守的身份入朝拜見皇帝的情景,并表達了作者對社會興衰和個人身份的思考。
譯文:
青氈非舊物,
喬木豈故國。
家傳墨莊書,
入嗣文靖德。
欲知治興衰,
是系道滋熄。
愚獨愧衣冠,
身宜親稼穡。
詩意:
這青色的氈子不是舊物,
高大的樹木也不是故國的象征。
家傳的墨莊書籍,
繼承了文靖的德行。
如果想要了解社會的興衰,
那必然要考慮道義的強弱。
我這個愚昧之人,只能慚愧于我的衣冠,
應該親身從事農田的耕作。
賞析:
這首詩以常州的文人官員以太守的身份進京朝見皇帝為背景,通過對青氈、喬木、墨莊書等意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傳承和道德教化的重視。作者通過"青氈非舊物"的描述,暗示了太守的身份地位高貴,與普通百姓不同。而"喬木豈故國"的表達,則暗示了離鄉背井之感,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家傳墨莊書,入嗣文靖德"突出了家族文化的傳承,以及對先輩德行的繼承與傳承。
詩的后半部分則通過"欲知治興衰,是系道滋熄"來表達了對社會興衰的思考。作者認為社會的興衰與道義的強弱密切相關,道德的衰退將導致社會的衰落。最后兩句"愚獨愧衣冠,身宜親稼穡"則表達了作者謙遜的態度和對務實生活的倡導,認為個人應當親身從事農田的耕作,關注現實生活,而非純粹追求功名利祿。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家族傳統、道義和社會興衰的思考。同時,詩中透露出一種務實和謙遜的態度,對于身份和社會地位的反思,體現了宋代士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