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岳陽樓 / 作者:趙蕃 |
自昔騷人半此州,不因放逐即淹留。
我今毋負(fù)仍非客,何事泛然還一游。
|
|
登岳陽樓解釋: 《登岳陽樓》是宋代趙蕃的作品,表達(dá)了作者對自身境遇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登岳陽樓
自從古代文人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半人是因為被放逐而留在了這里。而我如今身臨此地,并非客人的身份,為何不趁機盡情游覽呢?
詩意:
《登岳陽樓》表達(dá)了作者對自身現(xiàn)狀的思考和對人生境遇的感慨。他意識到自己并非像過去那些被放逐的文人一樣,而是身處這個地方的一部分。作者以此為契機,決心積極面對生活,盡情地游覽岳陽樓,展現(xiàn)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
賞析:
這首詩以岳陽樓為背景,描繪了作者在這個地方的親身體驗和感慨。岳陽樓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陽市,因其背倚洞庭湖、俯瞰岳陽城而聞名。通過登上岳陽樓,作者不僅展望了美麗的自然景色,更觸發(fā)了他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和對自身處境的反思。
首句以“自從古代文人在這片土地上”開頭,暗示了過去的文人曾經(jīng)在岳陽樓留下過詩篇和思想,這種歷史的沉淀給予了作者啟示。接著,作者表達(dá)了自己并非像過去的文人一樣被放逐,而是身臨其境,不再是外來客人。這種身份的改變使得作者能夠更加自由地游覽,感受和領(lǐng)略岳陽樓的壯麗景色。
整首詩通過對岳陽樓的描繪,表達(dá)了作者對美景的向往和對生活的熱愛。作者提到“何事泛然還一游”,表明他不愿辜負(fù)自己的身份和機遇,決心積極地去體驗和感受周圍的一切美好事物。
《登岳陽樓》以寫景為主,情感融入其中。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作者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整首詩以平實的語言表達(dá)了作者的心境,給人一種平和而積極的感受,引發(fā)讀者對于生活的思考和對美好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