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 / 作者:蘇軾 |
朝見新荑出舊槎,騷人孤憤苦思家。
五噫處士大窮約,三賦先生多誕夸。
帳外鶴鳴奩有鏡,筒中錢盡案無鮭。
玉川何日朝金闕,白晝關門守夜叉。
|
|
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解釋:
《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見新荑出舊槎,
騷人孤憤苦思家。
五噫處士大窮約,
三賦先生多誕夸。
帳外鶴鳴奩有鏡,
筒中錢盡案無鮭。
玉川何日朝金闕,
白晝關門守夜叉。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邵同年的,題目是《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詩中表達了騷人(指自己)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社會現實的憤懣。蘇軾用幽默的方式描繪了自己與邵同年的生活境遇,以及士人在現實社會中的困境和虛榮的現象。
賞析:
這首詩詞以幽默的語言和夸張的形象描繪了士人的生活現狀。首先,蘇軾用“新荑出舊槎”形容離開家鄉的心情,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接著,他用“五噫處士大窮約,三賦先生多誕夸”來揭示士人在社會中的困境。他們過著貧困的生活,生活的約束使得他們無法自由發揮才華,只能通過虛構夸張的作品來取悅上司和社會。這種現象被蘇軾稱為“誕夸”,指出了士人在現實中的無奈和虛偽。
接下來,蘇軾以幽默的方式描繪了自己和邵同年的生活瑣事。他說“帳外鶴鳴奩有鏡,筒中錢盡案無鮭”,形象地描繪了自己貧困的生活狀況。鶴鳴奩有鏡指的是家里僅有的一面鏡子,而筒中錢盡案無鮭則表達了自己身無分文的窘境。
最后兩句“玉川何日朝金闕,白晝關門守夜叉”則表達了蘇軾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現實的不滿。玉川指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金闕指的是宮殿大門。蘇軾希望有一天能夠進入宮廷,過上富貴的生活。而白晝關門守夜叉則暗示了現實社會的黑暗和不公,自己只能在黑暗中孤獨地守夜。
整首詩詞通過幽默夸張的手法,揭示了士人在現實社會中的困境和虛偽現象。雖然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向往,但也流露出一種無奈和苦澀的情緒,展現了蘇軾對時代和社會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