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 / 作者:蘇軾 |
生涯到處似檣烏,科第無心摘頷須。
黃帽刺船忘歲月,白衣?lián)莆况姽隆?br/> 狙公欺病來分栗,水伯知饞為出鱸。
莫向洞庭歌楚曲,煙波渺渺正愁予。
|
|
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解釋:
《和邵同年戲贈買收秀才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生涯到處似檣烏,科第無心摘頷須。
黃帽刺船忘歲月,白衣?lián)莆况姽隆?br/> 狙公欺病來分栗,水伯知饞為出鱸。
莫向洞庭歌楚曲,煙波渺渺正愁予。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寫給邵同年的戲贈,表達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對自己的生活境況的抒發(fā)。詩中通過對自身和朋友的比喻,以及對生活瑣事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賞析:
1. 第一句“生涯到處似檣烏”,檣烏是一種烏鴉,喜歡停在船上,這里用來比喻作者四處漂泊的生涯,意味著作者的生活無所依托,寓意頹廢無力的心境。
2. 第二句“科第無心摘頷須”,指科舉考試,摘頷須是指考試合格后剃去胡須,表示作者對科舉的無所謂態(tài)度,無心追求功名利祿。
3. 第三句“黃帽刺船忘歲月”,黃帽指官職,刺船是指官船,忘歲月暗示作者忘懷過去的時光,不再追求功名,而是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4. 第四句“白衣?lián)莆况姽隆?,白衣指平民百姓的服飾,?dān)酒是指背著酒壺,慰鰥孤表示作者關(guān)心和安慰那些喪偶和孤苦無依的人們,表現(xiàn)出作者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guān)懷。
5. 第五句“狙公欺病來分栗”,狙公是指猴子,欺病是指偽裝生病,分栗是指分秋葵,這句話揭示了世態(tài)炎涼,諷刺了那些虛偽和投機的人。
6. 第六句“水伯知饞為出鱸”,水伯是指水神,饞為出鱸表示水神因為貪饞而現(xiàn)身,這是一個幽默的描寫,也暗示了人性的弱點和誘惑。
7. 最后兩句“莫向洞庭歌楚曲,煙波渺渺正愁予”,洞庭指洞庭湖,楚曲指楚地的歌曲,煙波渺渺暗示湖面上的霧氣,表達出作者對離散的故土和故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自嘲、諷刺和幽默的方式,展示了蘇軾在官場失意后的豁達心態(tài)和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通過對生活瑣事的描寫和對朋友的思念,表達了對功名富貴的不屑和對真摯情感的珍視。這首詩詞展現(xiàn)了蘇軾獨特的文學(xué)風(fēng)格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社會處境和個人追求的轉(zhuǎn)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