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 / 作者:趙蕃 |
愛山驢倒騎,愛竹種借宅。
是能寓吾神,夫豈有斷脈。
平生江南春,老去荊州客。
生徙嘆飄萍,死乃悲墓柏。
|
|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解釋: 《在伯沅陵俱和前詩復次韻五首》是宋代趙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對山水自然和居住環境的熱愛,以及他對人生流轉和生死之感的思考。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愛山驢倒騎,愛竹種借宅。
作者深愛山巒,甚至不顧玩驢時的尷尬,也不介意倒騎在驢上。他喜歡在竹林中種植竹子,并且愿意借宅居住,以便更好地融入自然環境。
是能寓吾神,夫豈有斷脈。
這樣的生活方式能夠讓作者的精神得到寄托和滋養,而不會使他的生命活力斷絕。這里的“斷脈”可以理解為生命的終止。
平生江南春,老去荊州客。
作者一生都在江南度過春天,這里指的可能是生活的寓所。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在荊州作客的老人。這里的“荊州客”可以理解為漂泊在外的客人。
生徙嘆飄萍,死乃悲墓柏。
作者對于人生流轉的感慨表達在這兩句中。他把自己比作漂浮的浮萍,生活在不斷遷移和變化之中。而對于死亡,他則表達了對于長眠于墓地的柏樹的悲傷之情。這里的“墓柏”意味著對逝者的哀思和對死亡的思考。
這首詩通過表達作者對山水自然和居住環境的熱愛,以及對人生流轉和生死的思考,展現了他對自然、對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流露。作者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他對于自然與人生的深入思索,以及對于流轉不息的世間萬物的感慨。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于自然與人生的和諧統一的追求,以及對于生命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