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詠 / 作者:白居易 |
隨宜飲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無妨長福是單貧。
老龜豈羨犧牲飽,蟠木寧爭桃李春。
隨分自安心自斷,是非何用問閑人。
|
|
自詠解釋:
《自詠》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自詠
隨宜飲食聊充腹,
取次衣裘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
無妨長福是單貧。
老龜豈羨犧牲飽,
蟠木寧爭桃李春。
隨分自安心自斷,
是非何用問閑人。
譯文:
我隨意地享受飲食,填飽肚子,
取次衣裘也能取暖。
未必非要富有年輕的體魄,
長壽福祉與貧窮無關(guān)。
老龜豈會羨慕豐盛的獻祭,
蜿蜒的木本寧愿爭奪春天的桃李。
我隨遇而安,心自斷然,
是非紛爭有何必要向閑人詢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白居易豁達、從容的心態(tài)和對人生的深思。詩人以自詠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滿足和對物質(zhì)財富的淡泊。他認為,隨意地滿足飲食和穿著的需求已經(jīng)足夠,不需要過分追求奢華。即使身體沒有年輕時的苗條,也不妨礙獲得長壽的幸福。
詩中的老龜和蟠木是象征,代表著長壽和富貴。詩人認為,老龜并不羨慕那些豐盛的獻祭,而蟠木也不爭奪春天的桃李。這表達了詩人對名利的淡泊態(tài)度,他認為追求名利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
最后兩句“隨分自安心自斷,是非何用問閑人”,表明詩人以平和的心態(tài)接受命運的安排,自我決斷。他認為,紛爭與是非并沒有意義,不值得向外界的閑人尋求答案。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崇尚自然、淡泊名利,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和舒適。這種豁達的心態(tài)和對物質(zhì)財富的淡泊態(tài)度,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特質(zhì),也是白居易作品中常見的主題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