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呈衡州使君先生二首 / 作者:趙蕃 |
當年月以秋中過,今歲涼因閏故遲。
渴想話言思亟見,暑侵鞍馬敢云疲。
曾聞遺俗有存者,豈若吾身親見之。
少不如人今老矣,朝聞夕死庶幾為。
|
|
呈衡州使君先生二首解釋: 《呈衡州使君先生二首》是趙蕃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根據您提供的信息,對這首詩詞進行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當年月以秋中過,今歲涼因閏故遲。
渴想話言思亟見,暑侵鞍馬敢云疲。
曾聞遺俗有存者,豈若吾身親見之。
少不如人今老矣,朝聞夕死庶幾為。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的心境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表達了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以及對生命短暫的感慨。它反映了作者面對歲月變遷和生命脆弱性的深深思考,以及對逝去時光和未來的無盡渴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秋天為背景,通過對時間的對比,展現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懷念之情。第一句“當年月以秋中過,今歲涼因閏故遲。”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隨之而來的變化。盡管現在的歲月已經過去,但因為閏年的原因,今年的涼爽來得晚。這里通過季節的變化來突出時間的推移以及對逝去時光的留戀之情。
接下來幾句“渴想話言思亟見,暑侵鞍馬敢云疲。”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渴望和迫切之情。作者渴望抒發心中的想法和感受,但夏天的炎熱卻讓人感到疲憊,這里通過鞍馬的形象來暗示人們在炎熱的夏季感到疲倦。這種對時間流逝的焦慮和對自己有限生命的感慨展現了作者對生命的思考。
接下來的兩句“曾聞遺俗有存者,豈若吾身親見之。少不如人今老矣,朝聞夕死庶幾為。”表達了作者對逝去風俗和生命的短暫性的思考。作者曾經聽說過一些傳統風俗得以保留下來,但這些傳統與作者親身經歷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作者感嘆自己年少不如人,如今已經老去。朝聽到晚死去,作者認為生命轉瞬即逝。
整首詩詞通過對時間流逝和生命短暫性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和對生命的珍視。它揭示了人們對于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無常,以及對于逝去時光和未來的無盡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