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嚴二先生和前詩見示次韻報之 / 作者:趙蕃 |
梅蕊何曾見,詩筒已再開。
如憐今歲盡,喚起好春來。
咫尺花當動,侵尋老故催。
不知榮悴閱,更得幾何回。
|
|
陳嚴二先生和前詩見示次韻報之解釋: 詩詞:《陳嚴二先生和前詩見示次韻報之》
梅蕊何曾見,
詩筒已再開。
如憐今歲盡,
喚起好春來。
咫尺花當動,
侵尋老故催。
不知榮悴閱,
更得幾何回。
中文譯文:
梅花的花蕊從未見過,
詩篇的筒子已經再次啟封。
就像憐惜眼下年歲即將結束,
喚醒美好的春天。
雖然花朵離我們很近,卻無法感受到它們的動態,
一直追尋著那些曾經的故事,卻被歲月催促。
不知道閱讀的辛勞與悲喜,
又能得到多少回報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趙蕃寫給陳嚴二先生的回信。詩中通過梅花和詩篇的比喻,抒發了對陳嚴二先生的贊賞和感激之情。梅花象征著高潔和堅韌,詩篇則代表著文學創作。詩人表示自己從未見過梅花的花蕊,但是他的詩篇已經再次開啟,表達了他對陳嚴二先生的崇敬和敬意。
詩中提到了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消逝,表達了對時間的感慨和對美好時光的懷念。詩人喚起了美好的春天,寄托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陳嚴二先生閱讀詩篇的辛勞和付出的關切,他不知道陳嚴二先生在閱讀中所經歷的辛勞和悲喜,但希望他能從中得到回報。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對陳嚴二先生的敬意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同時,通過梅花和詩篇的形象描繪,增添了詩歌的意境和藝術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