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博羅香積寺 / 作者:蘇軾 |
二年流落蛙魚鄉,朝來喜見麥吐芒。
東風搖波舞凈綠,初日泫露酣嬌黃。
汪汪春泥已沒膝,剡剡秋谷初分秧。
誰言萬里出無友,見此二美喜欲狂。
三山屏擁僧舍小,一溪雷轉松陰涼。
要令水力供臼磨,與相地脈增堤防。
霏霏落雪看收面,隱隱疊鼓聞舂糠。
散流一啜云子白,炊裂十字瓊肌香。
豈惟牢丸薦古味,要使真一流天漿。
詩成捧腹便絕倒,書生說食真膏肓。
|
|
游博羅香積寺解釋:
《游博羅香積寺》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游博羅香積寺》
二年流落蛙魚鄉,
朝來喜見麥吐芒。
東風搖波舞凈綠,
初日泫露酣嬌黃。
汪汪春泥已沒膝,
剡剡秋谷初分秧。
誰言萬里出無友,
見此二美喜欲狂。
三山屏擁僧舍小,
一溪雷轉松陰涼。
要令水力供臼磨,
與相地脈增堤防。
霏霏落雪看收面,
隱隱疊鼓聞舂糠。
散流一啜云子白,
炊裂十字瓊肌香。
豈惟牢丸薦古味,
要使真一流天漿。
詩成捧腹便絕倒,
書生說食真膏肓。
譯文:
我流浪了兩年,來到蛙魚鄉,
早晨來到這里,喜歡看到麥子吐出芒。
東風吹拂著波濤,綠意清新,
初升的太陽灑下露珠,閃耀著嬌黃。
泥濘的春天已經沒過膝,
如刃的秋谷初次分出秧苗。
誰說我在萬里之外找不到朋友,
看到這兩個美景,我開心得要發狂。
三座山峰將僧舍小小地環繞,
一條溪流帶來雷聲,松樹投下涼意。
要讓水力為臼磨提供動力,
與土地的脈絡一起加強堤防。
飄飄落雪觀察著莊稼收割的情景,
隱約傳來鼓聲,聞到舂米的香氣。
散開一束白云,像是云子一樣純白,
炊煙裂開成十字,散發著瓊美的香氣。
不僅僅是肉丸子能夠帶來古代的味道,
要使真正的糧食流傳下來,如同天上的漿汁。
詩寫完了,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書生說這才是真正的精華。
詩意和賞析:
《游博羅香積寺》以描寫自然景色和農村生活為主題,展現了蘇軾在流亡期間對大自然的觀察和對生活的熱愛。詩中描繪了春天的田野、秋天的收割、山間的僧舍以及自然界的美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喜愛之情。
詩中的描寫細膩而生動,通過鮮明的形象和細致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好景色。作者運用了豐富的形容詞和動詞,如“東風搖波舞凈綠”、“初日泫露酣嬌黃”,使詩句充滿了生氣和活力。
詩的后半部分轉向農村生活,描述了農田的勞作和糧食的加工過程。詩中提到了種植麥子、收割莊稼、磨面粉等與農耕生活相關的場景,表現了作者對農田勞作的關注和對糧食的珍視。通過描繪這些場景,詩人表達了對農民的敬意和對豐收的期盼。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和農耕生活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展示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熱情。詩中充滿了對美的贊美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顯示出蘇軾豁達樂觀的心態和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的追求。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農耕生活的細節,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和對生活的熱情。它展示了蘇軾藝術創作的多樣性和對生活的深入觀察,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懷的交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