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詠湯泉 / 作者:蘇軾 |
積水焚大槐,蓄油災武庫。
驚然丞相井,疑浣將軍布。
自憐耳目隘,未測陰陽故。
郁攸火山烈,觱沸湯泉注。
豈惟渴獸駭,坐使癡兒怖。
安能長魚鱉,僅可燖狐兔。
山中惟木客,戶外時芒屨。
雖無傾城浴,幸免亡國污。
|
|
詠湯泉解釋:
《詠湯泉》是蘇軾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描述一場災難為背景,通過對湯泉的描寫,表達了自然力量的威嚴和人類的渺小。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詠湯泉》中文譯文:
積水焚大槐,蓄油災武庫。
驚然丞相井,疑浣將軍布。
自憐耳目隘,未測陰陽故。
郁攸火山烈,觱沸湯泉注。
豈惟渴獸駭,坐使癡兒怖。
安能長魚鱉,僅可燖狐兔。
山中惟木客,戶外時芒屨。
雖無傾城浴,幸免亡國污。
詩意和賞析:
《詠湯泉》以描寫湯泉的景象引發人們的聯想,表達了自然力量的無窮威力和人類的渺小無助。詩中描繪了一幅自然災害的場景,大槐樹被水淹沒并燃燒,油庫發生火災。人們驚訝地發現丞相家的井也受到了湯泉的影響,這讓人們懷疑將軍家的衣物是否已經被洗滌干凈。蘇軾通過這些描寫,抒發了自己對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和對人類局限性的思考。
詩中提到了“未測陰陽故”,表達了人們對于自然災害原因的猜測和不解。詩人認為這種自然的火山噴發和湯泉的沸騰是陰陽之氣積聚所致,展示了自然界蘊含的偉大能量。詩句中的“郁攸火山烈,觱沸湯泉注”形象地描述了這種力量的澎湃與洶涌。
接著,詩人提到了動物的反應,認為即使是渴望水源的野獸也會因為湯泉的威力而感到驚慌,而那些無知幼稚的孩子也會因此而害怕。這種對自然力量的恐懼與人類的脆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自身的感慨和憂慮。詩中提到,只有在山中的隱居者才能穿著草鞋外出,這是一種與塵世的隔離和自然對比的形象。盡管沒有享受到宮廷的浴池,但他們幸運地避免了國家的災難和腐敗。
整首詩以對自然災害的描述為線索,通過對湯泉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的力量和人類的渺小。同時,詩人對人類的局限和自然規律的敬畏之情也在詩中得到了表達。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讓人們對自然與人類的關系有了深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