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章法曹再用銅字韻作詩為報復用韻奉答 / 作者:趙蕃 |
人窮往往咎文窮,歷數前賢半此風。
春去林園乃啼鴂,秋來墻壁自鳴蟲。
世悲工瑟如齊客,我嘆好龍多葉公。
苦節期君類松柏,根能如石干如銅。
|
|
德章法曹再用銅字韻作詩為報復用韻奉答解釋: 《德章法曹再用銅字韻作詩為報復用韻奉答》是宋代趙蕃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貧窮的感慨,以及對時世的不滿。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人窮往往咎文窮,
歷數前賢半此風。
春去林園乃啼鴂,
秋來墻壁自鳴蟲。
這首詩的開篇以人窮咎文窮為題,表達了作者對貧困狀況下文化教育的缺失感到遺憾。他通過回顧歷史,指出前賢中也有一部分人處在這種境況之中,強調了這種現象的普遍性。
春去林園乃啼鴂,秋來墻壁自鳴蟲,這兩句描寫了春秋兩季的景象。春天,離開了人們的園林,只剩下啼鳥聲響,強調了人們生活的荒涼和寂寞;而秋天,墻壁上的蟲鳴則表明人們的生活環境的貧瘠和閉塞。
世悲工瑟如齊客,
我嘆好龍多葉公。
苦節期君類松柏,
根能如石干如銅。
接下來的兩句表達了作者對時世的不滿。世上人們悲嘆的是工瑟(一種古代樂器)的音調像是來自齊國的客人一樣低沉凄涼,而作者自己則感嘆好龍(指自己)很多,但卻像是孤身一人的葉公(指公元前512年齊國的政治家葉公)一樣被冷落。這種比較突出了作者對自己才華被埋沒的無奈。
最后兩句以苦節期君類松柏,根能如石干如銅作結尾,表達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松柏一樣堅貞不屈,像石頭和銅一樣堅硬,忍受困苦和貧窮,堅守自己的信念和人格。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貧窮、時世和個人命運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貧困狀況下文化教育的不滿和對自己才華被埋沒的無奈,同時展現了作者堅韌不拔的精神追求和對人格的堅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