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李叔器家見一亭 / 作者:趙蕃 |
別駕當年蚤見幾,郎君久亦棄文闈。
閉門幽徑滋蒼蘚,杖策高亭接翠微。
試問丘園返初服,定勝風雨蓋征衣。
一官政為饑謇計,未免饑寒故不歸。
|
|
登李叔器家見一亭解釋: 《登李叔器家見一亭》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來到李叔器的家中看見一座亭子
回首往昔,曾經多次相會,如今郎君已經離開文闈
閉門自守的幽徑上長滿了蒼蘚
我拄著拐杖,登上高亭,迎接著微風中的翠綠
試問丘園的景致如何,是否仍穿著初次的朝服
定能抵擋風雨的征衣
我只是一個官員,為了生計而忍受饑寒
因此未能回家。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趙蕃登上李叔器家中的一座亭子時的情景。詩人回憶起與郎君的往昔相會,然而郎君已經離開了進士科舉考試的殿堂。詩人閉門自守,走在幽靜的小徑上,小徑上長滿了蒼蘚。他拄著拐杖登上高亭,迎接微風中帶來的翠綠。詩人詢問丘園的景色如何,是否還穿著初次進朝的朝服,是否能夠抵擋住風雨的征衣。詩人自稱只是一個官員,為了生計而忍受饑寒,因此不能回家團聚。
賞析:
這首詩以登高望遠的景象為背景,通過描寫詩人的思緒和情感,展示了時代風云變幻下的個人遭遇和官場壓力。詩中以李叔器家中的一座亭子為景,表達了詩人對過去與郎君相會的回憶和思念。詩人閉門幽居,步行在幽靜的小徑上,小徑上長滿了蒼蘚,這些描寫烘托出一種寧靜、清幽的氛圍。拄著拐杖登上高亭,迎接微風中的翠綠,表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詩人問及丘園景色和郎君的近況,顯示了他對鄉村生活和與郎君的重逢的渴望。然而,詩人自稱只是一個官員,為了生計而忍受饑寒,不能回家。這揭示了官場的殘酷和現實的壓力,以及詩人對家庭團聚的無奈和遺憾之情。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現實的思考,既展現了個人的遭遇,又折射出了社會背景下的普遍現象,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