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殘有感 / 作者:趙蕃 |
病骨支寒政覺難,莫驚蒲柳望秋殘。
凄涼不但嘆荒菊,寂寞更堪傷敗蘭。
有鬢已霜那得制,無英可落若為餐。
玉山禾遠竹遲實,天驥長饑愁鳳鸞。
|
|
菊殘有感解釋: 《菊殘有感》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身體虛弱、寂寞凄涼的心境,并以菊花和蘭花作為意象,表達了作者對自身衰老和無望的感嘆。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病骨支寒政覺難,
莫驚蒲柳望秋殘。
凄涼不但嘆荒菊,
寂寞更堪傷敗蘭。
有鬢已霜那得制,
無英可落若為餐。
玉山禾遠竹遲實,
天驥長饑愁鳳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身狀況的描繪,展示了作者身體的虛弱和心靈的孤寂。作者用菊花和蘭花作為象征,表達了自己對衰老和無望的感嘆。
首先,詩詞開頭描繪了作者身體的虛弱和寒冷,使政務變得困難重重。接著,作者提到蒲草和柳樹,暗示秋天已經接近尾聲,這種景象不應該使人驚訝。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在暗示自己的衰老和疾病狀況,并表達了對光陰流逝的無奈。
接下來,作者描述了荒涼的菊花和凋謝的蘭花,通過對花卉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凄涼和無望。菊花和蘭花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賦予孤獨、堅貞和傲然的象征意義,這里也體現了作者對自身孤獨和衰老的領悟和感嘆。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自然景物的描述來進一步表達內心的凄涼。作者提到自己已經白發蒼蒼,無法控制歲月的流逝。沒有花朵可以作為食物,象征著作者內心的孤獨和無奈。玉山禾遠,竹子的結果變得遲緩,這里也可以理解為作者的希望和夢想遲遲未能實現。天馬長時間饑餓,鳳凰和鸞鳳都感到愁苦,這里可以理解為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象征意義的運用,抒發了作者內心的凄涼和無望。它展示了宋代社會的殘酷和人們生活的困境,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個人的境遇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