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舊韻 / 作者:趙蕃 |
山川曾是避秦余,何得真成畫不如。
想象曾聞昔所賦,經行為記我今初。
欲知賦役無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
雨笠煙蓑春正好,盍拋手板便從渠。
|
|
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舊韻解釋: 《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舊韻》是宋代趙蕃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桃源道中用邢子中丈舊韻,
山川曾是避秦余,何得真成畫不如。
想象曾聞昔所賦,經行為記我今初。
欲知賦役無逃遁,看取耕桑映密疏。
雨笠煙蓑春正好,盍拋手板便從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桃源道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觀察。詩人提到了邢子中丈舊韻,說明他在創作這首詩時借用了古人的韻律,這也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繼承。
詩的開頭描述了山川曾經是避難之所,逃避秦朝的迫害。然而,如今的山川景色雖然美麗,但卻無法與畫作相媲美,無法真正表達出那個時代的辛酸和遭遇。這里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追憶和對真實性的思考。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自己的想象和記憶,他回想起了過去聽說過的故事和賦詩,通過自己的行走經歷將這些記憶轉化為自己的經歷,展示了詩人的感悟和對歷史的思考。
詩的后半部分提到了賦役和耕桑,這是指農民的辛勤勞動和生活。詩人說要想知道賦役的辛苦是無法逃避的,只需看看耕田和種桑的農民,他們的努力和辛勤將在農田的疏密之間映現出來。這里表達了詩人對農民階級的關注和對勞動生活的贊美。
最后兩句描述了雨中戴著笠帽、身穿蓑衣的農民,春天正是耕作的好時機。詩人用盍(合乎)拋手板(農具)便從渠(水渠)來形容農民們拋開繁瑣的事務,專心從事農田勞作。這個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農民生活的贊美,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桃源道、回憶歷史、關注農民生活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思考、對現實的觀察以及對簡樸生活的向往。它以深邃的意境和淡雅的筆調展示了宋代文人的詩性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