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伯用巴字韻垂示次韻以報 / 作者:趙蕃 |
我詩音節變巫巴,君向風流守故家。
剝啄未嫌驚夢蝶,吟哦惟恐到昏鴉。
沅湘自昔皆因適,蠻左于今況雜華。
豈不懷歸歸未遂,水痕還落岸頭沙。
|
|
在伯用巴字韻垂示次韻以報解釋: 詩詞:《在伯用巴字韻垂示次韻以報》
朝代:宋代
作者:趙蕃
詩意:
這首詩是趙蕃寫給他的朋友伯用的回信。詩人表達了自己對音律的追求和對故鄉的留戀之情。他說自己的詩歌變換了巫巴的音節,而伯用則在故鄉保持風流本色。詩人以剝啄未嫌驚夢中的蝴蝶來比喻他的詩篇,擔心自己的吟唱會驚動傍晚的烏鴉。他提到了沅湘兩個地方的名字,表明自己的離鄉之因,以及現在的蠻荒和華夏的差異。最后,他表達了對歸鄉的思念之情,就像河水的痕跡最終還是會流回沙灘上一樣。
賞析:
這首詩以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對音律的追求,展示了對詩歌藝術的熱愛和追求。他用"剝啄未嫌驚夢蝶"的形象描繪了自己的詩篇,充滿了詩人對自己作品的謙遜和擔憂。在描述故鄉時,他使用了沅湘這兩個地名,把自己的離鄉之路與故鄉做了對比,強調了自己身處異鄉的心情。最后的"水痕還落岸頭沙"表達了對歸鄉的渴望,也暗示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質樸的語言展示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同時也揭示了他對音律和詩歌藝術的追求。通過對故鄉的描繪和對歸鄉的思念,詩人表達了對家鄉和過去的留戀之情,以及在異鄉生活中的孤獨和無奈。這首詩通過對詩人內心情感的抒發,展示了他對故鄉和詩歌的深厚感情,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